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人物>王安石

王安石

【生卒】:1021—1086

【介绍】:

宋抚州临川人,字介甫,小字獾郎,号半山王益子。仁宗庆历二年进士。授签书淮南判官。七年,知鄞县,兴修水利,贷谷于民,严整保伍,治绩卓著。历舒州通判、知常州。嘉祐三年,入为三司度支判官,上万言书,主张变法改革、培养人才,未被采纳。迁知制诰,以母丧去职。神宗即位,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兼侍讲。熙宁二年,拜参知政事,力主变法,与神宗意合,乃设置三司条例司,理财整军,力谋富国强兵。三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陆续颁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等新法,又改革科举、学校制度。七年,因遭司马光文彦博、韩琦等强烈反对,罢相,知江宁府。八年,复相。九年,再罢相,出判江宁府。元丰三年,封荆国公。卒谥文。提倡新学,曾与子雱及吕惠卿重释《诗》、《书》、《周官》,为《三经新义》;又撰《字说》,文字训诂亦多与前人不同。主历史变化之说,强调“权时之变”,反对因循保守。诗文多反映社会现实,抒发政治抱负,风格雄健峭拔,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临川集》,一名《王文公文集》,又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老子注》辑本。


【生卒】:1021——1086

字介甫,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举进士。历任州县官。嘉祐中,入为三司度支判官,上万言书,要求变法,未被采纳。熙宁二年(1069),以参知政事,设制置三司条例司,主持变法。次年,升宰相。新法为司马光等反对,罢相,以观文殿大学士、知江宁府。八年(1075),复相。次年,再罢相,退居江宁,封舒国公。元丰二年(1079),复拜左仆射、观文殿大学士,改封荆国公。哲宗立,加司空。曾与其子雾等注释《诗经》、《尚书》、《周官》,颁之学官。晚年撰《字说》。善散文、诗词、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卒,赠太傅。绍圣中,谥文。


【生卒】:1021—1086

【介绍】:

宋抚州临川人,字介甫,小字獾郎,号半山王益子。仁宗庆历二年进士。授签书淮南判官。七年,知鄞县,兴修水利,贷谷于民,严整保伍,治绩卓著。历舒州通判、知常州。嘉祐三年,入为三司度支判官,上万言书,主张变法改革、培养人才,未被采纳。迁知制诰,以母丧去职。神宗即位,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兼侍讲。熙宁二年,拜参知政事,力主变法,与神宗意合,乃设置三司条例司,理财整军,力谋富国强兵。三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陆续颁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等新法,又改革科举、学校制度。七年,因遭司马光文彦博、韩琦等强烈反对,罢相,知江宁府。八年,复相。九年,再罢相,出判江宁府。元丰三年,封荆国公。卒谥文。提倡新学,曾与子雱及吕惠卿重释《诗》、《书》、《周官》,为《三经新义》;又撰《字说》,文字训诂亦多与前人不同。主历史变化之说,强调“权时之变”,反对因循保守。诗文多反映社会现实,抒发政治抱负,风格雄健峭拔,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临川集》,一名《王文公文集》,又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老子注》辑本。


【生卒】:1021——1086

字介甫,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举进士。历任州县官。嘉祐中,入为三司度支判官,上万言书,要求变法,未被采纳。熙宁二年(1069),以参知政事,设制置三司条例司,主持变法。次年,升宰相。新法为司马光等反对,罢相,以观文殿大学士、知江宁府。八年(1075),复相。次年,再罢相,退居江宁,封舒国公。元丰二年(1079),复拜左仆射、观文殿大学士,改封荆国公。哲宗立,加司空。曾与其子雾等注释《诗经》、《尚书》、《周官》,颁之学官。晚年撰《字说》。善散文、诗词、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卒,赠太傅。绍圣中,谥文。


【生卒】:1021—1086

【介绍】:

宋抚州临川人,字介甫,小字獾郎,号半山王益子。仁宗庆历二年进士。授签书淮南判官。七年,知鄞县,兴修水利,贷谷于民,严整保伍,治绩卓著。历舒州通判、知常州。嘉祐三年,入为三司度支判官,上万言书,主张变法改革、培养人才,未被采纳。迁知制诰,以母丧去职。神宗即位,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兼侍讲。熙宁二年,拜参知政事,力主变法,与神宗意合,乃设置三司条例司,理财整军,力谋富国强兵。三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陆续颁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等新法,又改革科举、学校制度。七年,因遭司马光文彦博、韩琦等强烈反对,罢相,知江宁府。八年,复相。九年,再罢相,出判江宁府。元丰三年,封荆国公。卒谥文。提倡新学,曾与子雱及吕惠卿重释《诗》、《书》、《周官》,为《三经新义》;又撰《字说》,文字训诂亦多与前人不同。主历史变化之说,强调“权时之变”,反对因循保守。诗文多反映社会现实,抒发政治抱负,风格雄健峭拔,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临川集》,一名《王文公文集》,又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老子注》辑本。


猜你喜欢

  • 徐邦宪

    字文子,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绍熙进士,累迁秘书郎。韩侂胄议北伐,同恶者莫不附和,他人不敢先发一语议其非,邦宪反对兴兵北伐。乞外,知处州。又论侂胄,为侂胄所恶,遂被逐。侂胄诛,除左司,出知临安府。幼

  • 方日新

    【介绍】:清安徽桐城人,字汉良。治程朱理学,与同县胡国釴、孙学颜称“桐城三隐”。

  • 彭禾妻施氏

    滁州(今安徽滁县)人。正德初,禾病卒,自尽殉夫。

  • 林欲楫

    【介绍】:明福建晋江人,字平庵。万历三十五年进士。累官至礼部尚书,兼掌詹事府事。有《易经勺解》。

  • 陈音

    【生卒】:1436——1494字师召,莆田(今属福建)人。天顺末进士。授编修。成化六年(1470)建言,违帝意,被切责。后历升侍讲、南京太常少卿。因写信劝刘吉守父丧不要再出仕之故,十年不得调迁。弘治五

  • 倪瓒

    【生卒】:1301——1374字元镇,无锡(今属江苏)人。家富,善诗、书画。居“清閟”阁。藏书数千卷。环境清幽,自号“云林居士”。常扁舟箬笠,往来云泽、三泖间。张士诚累欲网致授官,乃逃免。其弟士信以钱

  • 杜希全

    【生卒】:?—794【介绍】:唐京兆醴泉人。少从军,以裨将隶郭子仪,积功至朔方节度使,治军严整,士卒悦服。德宗奔奉天,希全首将所部赴难。帝还京师,授灵、盐、丰、夏等州节度使。将赴,献《体要》,多所规谏

  • 陈伯友

    字仲怡,济宁(今属山东)人。万历二十九年(1601)进士。授行人。升刑科给事中。多论劾。又陈时政四事。以忧去。天启四年(1624)屡迁太常寺卿,治少卿事。偕胡世尝等抗疏极论魏忠贤奸。被御史张枢弹劾为倚

  • 独孤申叔

    【生卒】:776—802【介绍】:唐河南洛阳人,字子重。独孤问俗孙。工诗文,善讹语影带,长于赋颂。德宗贞元十二年,撰《义阳子歌》,咏义阳公主与驸马王士平事,传诵一时。次年,登进士第。十五年,复登博学宏

  • 阳休之

    字子烈,右北平无终(今河北蓟县)人。解褐员外散骑侍郎。为贺拔胜长史。随胜奔梁。东魏初,还邺城。武定末,兼侍中。历事北齐数帝。博通经史,谦恭守法,受士人推重。累为显职。后主时,颇奉迎权贵,出言反复,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