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564—634【介绍】:隋至唐初僧。吴郡吴县人,字明璨。俗姓朱。八岁出家。十二岁,通诵《法华经》。十九岁,开宏经法,时嗟少秀。南朝陈后主至德三年,于金陵仁王寺斋集时,与诸名僧辩难,时称敏捷。
【介绍】:明浙江遂昌人,字似之。六岁丧母,事继母尽孝,居丧三年如一日。年十八补弟子员。应乡试时,主司命题曲意媚魏忠贤,遂投笔而出。弃青衿,放浪山水。博极群书,经史百家、内典丹经无不淹贯。建兑谷书院,会
【介绍】:宋赵州人,南渡后居秀州崇德,字汉卿,号潜庵。辅逵子。以父恩授保义郎,漕举四试不第。从学于吕祖谦,后问学于朱熹。宁宗初禁伪学,学徒多避去,广不为所动。嘉定初,上政府书,反复于是非成败之际。后奉
原为蜀黥卒。自称师事唐仙人李良,习鼎乐之法。皇祐中,以懂乐律被荐,不用。崇宁初,召见,汉津献乐议,以为声有太有少,太者清声,少者浊声。当时多以为迂怪,宰相蔡京独相信其言。于是请铸九鼎、帝坐大钟及二十四
【介绍】:三国吴琅邪莒人,字文嚮。东汉末客居吴,孙权任为别部司马。守柴桑,拒黄祖,以寡敌众,迁校尉、芜湖令。汉献帝建安中,曹操攻濡须,力战有功。后迁建安将军,封都亭侯,领庐江太守。孙权黄武六年,魏军攻
南朝梁、陈时人,字德基,祖籍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少笃志好学,博览文史,梁世历太子舍人、尚书三公郎。侯景之乱,随王僧辩东下讨景,历为高唐、义兴太守。入陈,迁太子右卫率。天嘉元年(560),以疾辞
【生卒】:?——1915字莘儒。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琦善之孙。将军恭镗之子。以贡生充刑部笔帖式,升户部员外郎,光绪中,先后出任上海道、江苏布政使、湖广总督。办理上海警政;治江、浙盐枭。推行“新政”于湖
广东番禺(今广州)人。明副贡生。后隐居罗浮。以诗出名,为“岭南七子”之一。有《耳鸣集》。【介绍】: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王隼父。明末副贡。隐居罗浮。以诗名。有《耳鸣集》。
【介绍】:清江苏上海人,字子卿。诸生。以诗名,格近南宋。有《笏斋吟诗》。
字公子,淮阳(今属河南)人。少传父业,精通《韩诗》。善说灾异谶纬,弟子常数百人。光武帝、明帝时历为博士、千乘太守。【介绍】:东汉淮阳人,字子公。世习《韩诗》,善说灾异谶纬。光武建武初,为博士,受诏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