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人物>寇谦之

寇谦之

【生卒】:365-448

字辅真,上谷昌平(今北京昌平南)人。少修张鲁之术,历年无效,遂先后入华山、嵩山求道。太武帝初,赴代京献《录图真经》、《云中音诵新科之诫》等书。言修身练药,朝夕礼拜天师等法。崔浩先服其言,劝太武帝崇信,帝亲至道坛,受符箓。后北魏诸帝即位,皆行此礼。宣布新法于世,道教大行。临终,言腹中大痛。弟子谓为尸解。


【生卒】:365—448

【介绍】:

北魏上谷昌平人,字辅真。少好道术,尝遇成公兴,从游于嵩山、华山。明元帝神瑞二年,自云太上老君授以“天师”之位,赐以《云中音诵新科之诫》二十卷,使清整道教。除去五斗米道之法,废除收受信徒租米钱税及男女合气之术,废道官世袭制度,代以儒家唯贤是授原则,强调以斋功为养生求仙之本,建立新天师道(北天师道)。得崔浩重视,师事之,并上疏鼓吹。太武帝太平真君元年,谦之上《录图真经》,宣扬符命之说。太武帝为之改元,复至道场受道箓。道教遂为北魏历代帝王所崇信。(⊙》


【生卒】:365—448

【介绍】:

北魏上谷昌平人,字辅真。少好道术,尝遇成公兴,从游于嵩山、华山。明元帝神瑞二年,自云太上老君授以“天师”之位,赐以《云中音诵新科之诫》二十卷,使清整道教。除去五斗米道之法,废除收受信徒租米钱税及男女合气之术,废道官世袭制度,代以儒家唯贤是授原则,强调以斋功为养生求仙之本,建立新天师道(北天师道)。得崔浩重视,师事之,并上疏鼓吹。太武帝太平真君元年,谦之上《录图真经》,宣扬符命之说。太武帝为之改元,复至道场受道箓。道教遂为北魏历代帝王所崇信。(⊙》


猜你喜欢

  • 王庸

    【介绍】:元雄州归信人,字伯常。事母孝。母卒,露处墓前,旦夕悲号。

  • 罗敦

    斤子。袭爵。貌美有风度。初为太子洗马,迁库部尚书。(,参见《北史》)【介绍】:北魏代人。罗斤子。袭爵。有姿貌,善举止,自太子洗马迁散骑常侍、库部尚书。

  • 李贺

    【生卒】:790—816【介绍】:唐宗室后裔。字长吉。父名晋肃,避父讳不应进士。七岁能辞章,为韩愈、皇甫湜所重。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途中得佳句,即书投囊中,及暮归,整理成篇。辞尚奇诡

  • 温福

    【生卒】:?—1773【介绍】:清满洲镶红旗人,费莫氏,字履绥。雍正间,自繙译举人授兵部笔帖式。乾隆间累迁为理藩院尚书。三十六年,以定边右副将军,领兵攻小金川。擢武英殿大学士,进定边将军。三十八年,驻

  • 谷际岐

    【生卒】:1740——1815字西阿。云南赵州(今下关)人。乾隆中期进士。历官御史、给事中、刑部郎中。参与校刊《四库全书》,充会试同考官。先后主讲五华书院、扬州孝廉堂。嘉庆四年(1799)连续上疏论川

  • 孙益德

    【介绍】:北魏乐安人。其母为人所害,益德年幼,为母复仇。还家,哭于殡以待罪,诏免之。

  • 张钧

    【介绍】:清安徽歙县人,字右衡,一字镜潭。家贫,借债购陈仓石鼓、禹穴、峄山诸碑,朝夕研究,遂工制印,刀法苍劲古雅。有《镜潭印赏》。

  • 李钺

    【生卒】:1465—1526【介绍】:明河南祥符人,字虔甫,号毅斋。弘治九年进士。任御史。正德改元,论劾中官李兴、高凤等罪,请斥尚书李孟旸、都督神英。后为四川副使,镇压农民军方四等。迁山西巡抚,守岢岚

  • 邹应龙

    【介绍】:明陕西长安人,字云卿。嘉靖三十五年进士。授行人,擢御史。知帝眷宠严嵩之意已衰,乘机劾嵩子世蕃,嵩以此罢官。由此得名。隆庆初,累官兵部侍郎兼右佥都御史,巡抚云南,劾黔国公沐朝弼罪。万历间为忌者

  • 梁敬帝王皇后

    南朝梁人,祖籍琅邪临沂(今属山东)。承圣元年(552)拜晋安王妃,绍泰元年(555)拜皇后,次年敬帝被废,降为江阴王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