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人物>宋敏求

宋敏求

【生卒】:1019—1079

【介绍】:

宋赵州平棘人,字次道。宋绶子。仁宗宝元二年赐进士及第。为馆阁校勘,出签书集庆军判官。任编修官,预修《新唐书》。英宗治平中,以工部郎中修起居注,并编修《仁宗实录》,判太常寺。神宗时,历史馆修撰、集贤院学士、图阁直学士,修《两朝正史》。藏书三万卷,熟于朝廷典故,著书甚多。有《春明退朝录》、《长安志》,辑《唐大诏令集》等。


【生卒】:1019——1079

字次道,箓子。赐进士第,为馆阁校勘,改编修官,预修《新唐书》。历任同知太常礼院、群牧度支判官等。治平中,擢知制诰、判太常寺。后加龙图阁直学士,修《两朝正史》,又补唐武宗以下《六世实录》百四十八卷。卒,赠礼部侍郎。


【生卒】:1019—1079

【介绍】:

宋赵州平棘人,字次道。宋绶子。仁宗宝元二年赐进士及第。为馆阁校勘,出签书集庆军判官。任编修官,预修《新唐书》。英宗治平中,以工部郎中修起居注,并编修《仁宗实录》,判太常寺。神宗时,历史馆修撰、集贤院学士、图阁直学士,修《两朝正史》。藏书三万卷,熟于朝廷典故,著书甚多。有《春明退朝录》、《长安志》,辑《唐大诏令集》等。


【生卒】:1019——1079

字次道,箓子。赐进士第,为馆阁校勘,改编修官,预修《新唐书》。历任同知太常礼院、群牧度支判官等。治平中,擢知制诰、判太常寺。后加龙图阁直学士,修《两朝正史》,又补唐武宗以下《六世实录》百四十八卷。卒,赠礼部侍郎。


【生卒】:1019—1079

【介绍】:

宋赵州平棘人,字次道。宋绶子。仁宗宝元二年赐进士及第。为馆阁校勘,出签书集庆军判官。任编修官,预修《新唐书》。英宗治平中,以工部郎中修起居注,并编修《仁宗实录》,判太常寺。神宗时,历史馆修撰、集贤院学士、图阁直学士,修《两朝正史》。藏书三万卷,熟于朝廷典故,著书甚多。有《春明退朝录》、《长安志》,辑《唐大诏令集》等。


猜你喜欢

  • 郑居中

    【生卒】:?—837【介绍】:唐人。敬宗宝历元年,以曾为宰相僚属,获除监察御史,为御史中丞独孤朗所拒,改分司东台。历左司员外郎、郎中。好道术,晚居襄汉间。除中书舍人,以疾辞。文宗开成二年往游洛阳、嵩山

  • 郭崑焘

    【生卒】:?——1882字意城。湖南湘阴人。郭嵩焘之弟。举人。人参张亮基军幕,败太平军李开方部。随曾国藩军东征。后从刘崐用兵贵州苗疆,参赞军事。历官国子监助教加至四品卿。光绪八年卒。

  • 崔峄

    【介绍】:宋京兆长安人,字之才。登进士第。累官尚书职方员外郎、知遂州。建议瞿塘峡置关,事行,徙提点刑狱,有善政。仁宗庆历六年,为三司户部判官、河东转运使,又为河东都转运使。纠察在京刑狱,谏官、御史言宰

  • 李峄

    【介绍】:唐人。僖宗咸通十年,为大同军使。乾符元年,自太子右庶子为太仆卿。历宗正、太府卿。三年,检校工部尚书、滑州刺史、义成军节度使。

  • 孙和

    【生卒】:224—约253【介绍】:三国吴吴郡富春人,字子孝。孙权子。好学下士,兄孙登卒,立为太子。后遭谗谮,被幽闭。孙权赤乌十三年,废和立孙亮。太元二年,封南阳王,居长沙,权卒,和妃舅诸葛恪辅政,孙

  • 柳謇之

    【介绍】:隋河东解人,字公正。柳机从子。在北周以明经擢第入仕。隋文帝开皇初历兵部,司勋二曹侍郎。善谈谑,有雅望,酗酒而不乱。诏令接对来使。出为肃州、息州刺史,有惠政。炀帝时拜齐王长史,王擅宠,放纵左右

  • 唐开

    【介绍】:宋道州江华人。高宗建炎二年进士。通判廉州,有治绩,著称于时。叔父唐贡尝被诬,愤死于狱,开诣京师讼冤,乡人高其义。

  • 刘墉

    【生卒】:1720—1805【介绍】:清山东诸城人,字崇如,号石庵。刘统勋子。乾隆十六年进士。历官陕西按察使、湖南巡抚、内阁学士,三迁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书法专用重墨,自成一家,名满天

  • 左孟诚

    【介绍】:明山东人。洪武中知南雄府。辟城东隙地为桑园,教民种桑,自是民皆知养蚕为业。

  • 虞喜

    字仲宁,会稽余姚(今属浙江)人。吴征虏将军虞察子。少立操行,博学好古,官府屡辟不就。专心经传,兼览谶纬,著有《安天论》、《志林》三十篇,释《毛诗略》,注《孝经》。终生不仕。【介绍】:东晋会稽馀姚人,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