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240—334【介绍】:东晋吴郡富春人。虞潭母。性聪敏,识鉴过人。夫死抚孤,以忠义勉其子。讨杜弢、苏峻乱时,孙氏倾家财助军资,忧国之诚为朝廷所称,拜武昌侯太夫人,加金章紫绶。卒,年九十五,谥
字子玉,崔駰子。锐志好学,能传父业。精通天官、历数、《京房易传》等,为诸儒所宗。年四十余始仕郡吏,后为车骑将军阎显属吏。任汲县令,开稻田数百顷,有惠政。顺帝时迁官济北相。富有才华,文辞高雅,尤善为书、
囊加歹的父亲。乃蛮人。铁木真平定乃蛮后,才归附元朝。曾奉窝阔台命与察剌一起总管蒙古、汉军。又随从忽必烈伐宋,于失门秃大破阿里不哥。从哈必赤、阔阔歹讨平李璮的叛乱。数有战功。卒。追封为梁国公,谥桓武。
【介绍】:唐扬州人。中宗神龙中为监察御史,与贺知章等吴越之士,俱以文词俊秀名扬于上京。
【介绍】:明末清初江苏常熟人,字湘民,号古民,又号简斋。性孤洁,寄迹多在僧舍。能诗,善山水,学梅道人。有《奇树斋诗》。
字叔濂,益都(今属山东)人。万历八年(1580)进士。历官滑县知县。吏科都给事中。任知县,有惠政。曾建议禁馈遗。复上言请用孟一脉、蔡时鼎,违帝意。偕同官李献可等请皇长子出閤豫教,帝怒,斥为民。山居凡三
楚州淮阴(今江苏淮安)人。徐敬业乱,被掳,逼令弹筝,不从,自断其指。其将欲妻之,誓不应允,被杀。(,参见《新唐书》)
【生卒】:1462—1538【介绍】:明苏州府长洲人,字子仁,号九峰道人,徙居金陵。十四岁成诸生。督学御史见其文,称奇才。然任放不谐俗,竟遭诬黜落。武宗南巡,召见行宫,命扈从至京,将授以官,会武宗卒,
河西人。祖宗几代在西夏国做官,曾为进士第。西夏亡后,隐居贺兰山(今属宁夏)。窝阔台时才被选用。在蒙哥、忽必烈时多次宣传儒学思想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性,忽必烈接受他的建议,于至元五年(1268)立御史台。
状子。宣武帝时,位怀荒镇金城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