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黑旗军

黑旗军

①清末宋景诗(1842—?,山东堂邑人)所领导的农民武装。 ②清末刘永福(1837—1917)领导的壮汉农民武装。永福,字渊亭,本名业,广西上思人,初为壮族农民军首领延陵王吴陵云、吴亚忠部将。清同治七年(1868),吴部失败后,率余部,在中越边境地区继续坚持斗争,更名“黑旗军”,以打黑旗为号,故名。其将领及部众多为壮族农民,如著名的前营主将黄守忠、右营主将吴凤典等均为壮族。同治十二年(1873),法国侵略越南北方时,应邀进入越南抗法援越,全歼敌军,击毙法将安邺,刘受越南阮氏王朝封为三宣副提督。光绪九年(1883),又于河内城西纸桥痛歼法军,击毙侵略军主将李威利,史称“纸桥大捷”,刘再受封为一等男爵。中法战争时,被清政府收编,参加抗法战争,多立战功。光绪二十年(1894),移驻台湾,次年在台南同各民族人民一起抗击日本侵略军,因孤军无援,被迫撤回广东。

猜你喜欢

  • 火筛

    明代东蒙古右翼满官嗔部领主。又译科赛、郭锡、浩锡等。满都鲁可汗部下※脱罗干子。成化十五年(1479),父子协同亦思马因翦除权臣磘加思兰,有功于汗庭,尚满都鲁次女伊锡克公主,称塔布囊(驸马)。史称“赤面

  • 左国城

    古城名。故址在今山西离石东北。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六年(公元50年),南匈奴呼韩邪单于为北匈奴蒲奴单于所败,奉汉诏,率部入居西河郡美稷县(今内蒙古准格尔旗)西北。顺帝永和五年(140),南匈奴左部句龙王

  • 哈喇都官伯克

    清代新疆维吾尔族地方官名。又译喀喇都观伯克。职司管理围场、设立台站、修整兵械等事务。乾隆二十四年(1759)定为七品。光绪十三年(1887)废。参见“伯克制度”(1091页)。

  • 责卡

    纳西语音译。汉称“百姓”。旧时云南纳西族封建领主制(土司)地区的农奴等级。在云南宁蒗永宁和四川盐源左所等地,约占总户数的67.4%。由农村公社成员演化而来,被世代束缚在土司分配的份地上,人身依附于土司

  • 镇海

    1168—1251蒙古国大臣。又译称海。克烈氏。有勇略,善骑射。原事克烈部王罕。南宋嘉泰三年(1203),克烈部与蒙古部分裂后,投效铁木真(成吉思汗),任扯儿必(侍从官),为班朱尼河饮水誓盟诸将之一,

  • 撒花

    蒙古语音译。源于波斯语。又译撒和、扫花。《元朝秘史》释为“人事”。(1)指馈赠礼物或宴请客人。《观堂集林》:“人事,犹云人情也”。“都城豪民每遇假日,必以酒食招致省宪僚吏翘杰出群者款之,名曰撒和”。把

  • 倭里罕

    1821?—1865清代新疆伊斯兰教白山派和卓。又作阿里汗、条列和卓、倭里汗条勒和卓。移居浩罕之维吾尔族和卓后裔,※张格尔弟巴布顶子。道光二十七年(1847),参与卡塔条勒(迈买的明)领导的“七和卓之

  • 拓跋寔君

    ?—376代国宗室。鲜卑拓跋氏。代国君主※拓跋什翼犍庶长子。建国三十九年(376),其父受前秦攻击,逃往阴山之北,又遭高车抢掠,退回漠南。时代国世子拓跋寔及弟拓跋翰早卒,继嗣未定,前秦兵尚在君子津(今

  • 爱毕勒达

    清代左部哈萨克(鄂尔图玉兹)汗。一译阿拜拉达,全名哈拜都拉·斡里汗。※斡里汗第三子。道光二年(1822)父死,被部众公举为汗。因恐清朝政府责怪,遣弟占图喇苏勒坦进京请谕旨。四年(1824),伊犁领队大

  • 冷边长官司

    见“冷边土司”(11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