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鸣沙之战

鸣沙之战

唐中宗神龙二年(706)后突厥与唐朝间一次战役。以发生在灵州※鸣沙县(治今宁夏中夏县东鸣沙州,此地人马行沙有声,异于余沙,故名)而名之。天授二年(691),后突厥默啜可汗(阿波干可汗)即位后,对唐推行以和为主、和战兼行的策略。万岁通天元年(696),助唐大败契丹李尽忠、孙万荣,受封为颉跌利施大单于、立功报国可汗。继遣使请为武后之子,以己女与唐和亲,并乘机索还居于丰、胜、灵、夏、朔、代等六州之突厥部众降附者以及单于都护府之辖地。获允,遂得六州突厥降户数千帐、种子4万余斛、农器3千具、铁4万斤,势复盛,四出攻击契丹、拔悉密、黠戛斯、葛逻禄、拔野古等部,控地万余里。圣历元年(698),率众10余万扰赵、定二州,俘掳男女8—9万人。久视元年(700),复掠散居灵、夏二州之党项人及陇右唐军诸监马万余匹,势益炽。长安三年(703)六月,为壮己力,复请和亲,遣莫贺干请以女妻皇太子,又派大酋移力岑贪汗献马千匹,谢许婚。神龙二年(706)十二月,乘中宗即位未久,默啜率军攻鸣沙县。灵武军大总管沙吒忠义统众迎战,唐中军败,忠义先逃,死者6千余人(一说数万人)。旋,突厥就势进袭原、会等州,掠陇右牧马万余匹而去,忠义被免官,中宗下诏绝婚。

猜你喜欢

  • 若统

    契丹语音译。“福佑”之意。参见“稚鲁”(2368页)。

  • 屠耆

    匈奴语音译。意为“贤”。《史记·匈奴列传》:“匈奴谓贤曰‘屠耆’”匈奴单于下官职最高者为“左屠耆王”,即“左贤王”,常以太子充任,即单于之储副和继承者。

  • 萧乐音奴

    1023—?辽代将领。字婆丹。奚族。为奚六部敞稳萧突吕不之六世孙,萧拔剌子。史载其貌伟善辩,能通契丹、汉两种文字。善骑射击鞠,所交皆名士。年四十,始入仕,为护卫,参与平定皇太叔耶律重元叛乱,以功迁护卫

  • 莽布支

    藏语“mang po rje”之音译,意为“众人长者”、“众人之王”或“众人之尊者”。系对吐蕃地方领袖人物的尊称,后成为人名组成部分。在唐代吐蕃大臣中多见有此称谓,冠于名前,以示其尊。亦有专以此为名者

  • 瑶练

    清在粤北瑶族地区设的壮丁头目。又称“瑶目”。道光十二年(1832),钦差户部尚书禧恩征服八排瑶后,为了加强对当地瑶民的统治置。共设瑶目64名,由各排(村)壮丁中轮流选出充任,非世袭。主要职责是听命瑶长

  • 四方城遗址

    苗疆古迹。位于湖南保靖县龙溪的要坝。北面靠山,南临酉水,东西长1公里,南北宽半公里。1975年试掘,遗物出土有陶器:泥质绳纹灰陶缸、砖、瓦等,有战国铜戈、山字铜镜等铜器。城遗址高出酉水河面约50公尺。

  • 纶布春

    ?—1801清朝将领。索伦人。姓罗佳氏,隶镶白旗。初以黑龙江学团驻京,授司辔。后从征喀尔喀,因夺热索桥功,擢三等侍卫,赐号色默尔享巴图鲁。乾隆六十年(1795),参与镇压贵州、湖北等地苗民起义。嘉庆元

  • 雍吉烈

    即“弘吉剌”(644页)。

  • 忽土皑葛蛮

    地名。即“得胜陀”之地(在今吉林扶余县徐家店乡石碑崴子村东北3公里处)。女真语音译,“忽土皑”意为“有福”或“得福”,“葛蛮”意为“关隘”或“关口”,合为“得福的关隘”或“吉祥的关口”之意。因女真首领

  • 八剌哈赤

    蒙元时期蒙古官名。又译“八剌合赤”、“巴剌合臣”。《元朝秘史》释为“管城的”。《元史·兵志》:“司阍者,曰八剌哈赤。”太宗窝阔台时始置,元代,为※“怯薛”(护卫军、禁卫军)执事之一。上都留守司有八剌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