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高泰明

高泰明

?—1116

宋代云南大理国大臣。白族。大理人。“大中国”主※高升泰子。宋哲宗绍圣三年(1096),奉父遗命取消“大中国”,还位于段氏,立段正淳为国王(自此大理国又称后理国),任相国,掌实权,政令皆出其门,被国人称为“高国主”。缅人、波斯(今缅甸之勃生)、昆仑(今缅甸之丹那沙林)等国入贡大理者,均先谒相国。四年,分封其子高明量于威楚府(今楚雄),后又分封其四子高明清于统矢府(今姚安)。宋徽宗大观四年(1110)前后,因滇东37部不断起兵反抗大理国统治,奉王命前往镇压,又命高明清镇守鄯阐(今昆明),戒备37部起事。政和六年(1116),被段正严(段和誉)封为平国公,嘉其“忠贞”。同年(一作七年)卒,追封国师,亦称明公。弟高泰运继任相国。

猜你喜欢

  • 代子

    清代官名。满语音译,“代替”的意思。清太祖努尔哈赤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创建八旗组织时规定,牛录额真(满语音译,汉译“佐领”)下设代子2人。太宗天聪八年(1634)改为骁骑校,是牛录额真的副手,

  • 大昭寺

    寺庙名。又作大招寺,均为清代所称。地处西藏拉萨市中心。建于7世纪中叶。据藏文史料载,是在赞普松赞干布的全力支持下,经唐文成公主勘察、选址、设计,由尼泊尔墀尊公主主持兴造。称“逻婆”(拉萨)幻显寺”。因

  • 萨察伦

    1785—?清代诗人。原名虎拜,字肇文,别号珠士。福建福州人。回族。系元代诗人萨都剌之后裔。嘉庆九年(1804)中举。次年赴京考进士,可能不第,遂游历浙江、江苏、江西等地数年。嘉庆二十二年,取滇南县令

  • 也速该

    ?—1170蒙古乞颜部贵族首领。又译叶速该、伊苏凯。孛儿只斤氏。把儿坛把阿秃儿第三子,蒙古国创建者※成吉思汗之父。勇敢善战,享“把阿秃儿”(勇士)称号。忽图刺汗时为大将,总管蒙古尼伦诸部军事,权势颇大

  • 察哈尔都统

    清朝管理内蒙古察哈尔部的最高长官。驻地在宣化(治今河北宣化),从一品,官阶与将军同。康熙十四年(1675),设口外游牧察哈尔八旗,由在京蒙古都统兼辖。乾隆二十六年(1761),改置都统,驻张家口。掌察

  • 元朝秘史注

    书名。清李文田撰。15卷。作者精于史地之学,擅长史料辑佚校注,尤致力于15卷本《秘史》的校注考证工作。此书引证正史、方志,旁及《蒙鞑备录》、《古今纪要逸编》、《北边备对》等宋金元人史乘笔记碑碣等著作凡

  • 奕经

    1791—1853清朝大臣。满洲镶红旗人。爱新觉罗氏。字润峰。道光帝侄,成亲王永瑆孙,多罗贝勒绵懿子。侍卫出身。嘉庆间,历任内阁学士、都统、将军等职。道光四年(1824)授护军统领,管理火器营事务。曾

  • 天子质孙

    元朝皇帝于内庭大宴时所着特制衣冠。又作天子质孙服。冬、夏之服不同。冬有11等,夏有15等,衣料精美,饰以珠宝,极为富丽。参见“质孙宴”(1467页)。

  • 客失的迷

    古突厥部之一。元代为蒙古森林诸部(蒙古语称“槐因亦儿坚”,汉译“林木中百姓”)之一。又译客思的音、克失的迷。此称始见于唐代,位于唐努乌梁海之克木池克河畔之摩崖题铭及敦煌文书古藏文抄本均提及此部。法人韩

  • 安车骨部

    靺鞨(勿吉)著名七部之一。一作安居骨部。《隋书》称其“在伯咄东北”,约分布在今黑龙江省依兰县东南和以东地区(通常说在阿勒楚喀,即今黑龙江阿城县境的阿什河流域,并说阿勒楚喀即安车骨之转音)。农业已有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