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额勒登额

额勒登额

?—1796

清朝将领。满洲正白旗人。姓栋鄂氏。陕甘总督※永常子。乾隆六年(1741),授三等侍卫。十三年(1748),随提督岳钟琪征金川,获一等功,擢二等侍卫。十七年(1752),晋头等侍卫。十八年,授镶红旗汉军副都统。二十年(1755),随征准噶尔,领索伦兵渡伊犁河,降宰桑得木齐等。后因堵击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达瓦齐未获,受责。及霍集斯擒达瓦齐及其子罗卜札,受命接应。旋因父获罪,革职,留军中立功自赎。二十一年,随达勒党阿追捕阿睦尔撒纳至哈萨克,屡与哈萨克战,多斩获,复授头等侍卫。历正蓝旗汉军副都统、御前侍卫。二十二年,随兆惠征卫拉特,因未能奋勇进剿,革副都统,降为三等侍卫。二十三年,在额卜推河擒达尔札巴朗。二十四年初,征回部霍集占。在呼尔璊转战5昼夜,获胜,因功擢二等侍卫。又战于阿尔楚尔,赐号鄂尔楚克巴图鲁。二十五年,授镶黄旗蒙古副都统。二十七年(1762),论平西功给骑都尉世职,后官至正黄旗护军统领。三十年,因病致仕。

猜你喜欢

  • 辘轳车

    即“勒勒车”(1986页)。

  • 归化垦务局

    旧官署名。亦称绥远垦务总局。清末,对蒙古地区推行“移民实边”政策,欲将汉民移入蒙区,开发蒙荒,借拍卖荒地筹饷练兵,以充实边疆,光绪二十八年(1902)初,清政府以“时局艰难,库款支绌”,委派理藩院尚书

  • 扎杜

    ?—1797清嘉庆初云南各族抗清斗争首领。拉祜族。威远(今景谷)人。嘉庆元年(1796),威远牛肩山一带饥荒,清统治者仍不顾各族人民死活,征敛不休,遂率众举行起义,反对清廷,袭击官府及清军粮仓,分粮济

  • 悲调

    赫哲族民间乐曲。又名“哭调”。因曲调凄凉悲哀得名。流行于今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赫哲族地区。歌词内容多为回忆过去的痛苦生活和悲惨遭遇。有的边唱边流泪,呜呜咽咽,泣不成声。

  • 仙人柱

    旧时鄂伦春人的一种原始住房。鄂伦春语音译。亦作“斜仁柱”。“仙人”意为“木杆”,“柱”是“房子”的意思。俗称“撮罗子”,毕拉尔路鄂伦春人称※“楚伦安嘎”(尖房子)。流行于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和黑龙江省。

  • 不怜吉歹

    见“卜怜吉歹”(20页)。

  • 五福丹宝

    见“开圣丹宝”(215页)。

  • 西藏政教合一制度

    指西藏地方政权与教权合而为一的政治制度。始于元朝封萨迦派宗教领袖掌握西藏地方政权,经有明一代及清初逐步发展完善,至乾隆十六年(1751)清政府授权七世达赖喇嘛掌管西藏地方政教事务,正式成为定制。以后历

  • 沈水

    即“小辽水”(150页)。

  • 哥来秋

    传说中的丽江纳西族祖先。又作歌来秋。从忍利恩四世孙,于高来之子。机智勇猛,不畏强暴。娶戟女戟恩母,生4子,分束、叶、买、何(亦作树、叶、梅、和)4支(氏族或部落),分居金沙江南北的广大地区。之后,梅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