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韩陵之战

韩陵之战

北魏尔朱氏集团与高欢集团的争权之战。永安三年(530)九月,魏孝庄帝为摆脱大丞相尔朱荣(契胡人)的挟制,将其诱杀。十二月,荣侄天柱大将军尔朱兆攻入洛阳,俘杀孝庄帝,立元恭为帝(即节闵帝),操纵朝政。晋州刺史高欢(鲜卑化汉人)欲取而代之,于普泰元年(531),乘奉命带领长城边关六镇流民10万余人往太行、常山以东(今河北一带)地区就食之机,拉拢信都等地大族,起兵讨尔朱氏。十月,首施离间计,使徐州刺史尔朱仲远不战而退,遂乘机于广阿(今河北隆尧东)击败尔朱兆所率10万骑的进攻。二年一月,又攻取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邺镇)。后尔朱集团内部经大将军尔朱世隆劝说暂重归于好,一致对付高欢。闰三月,骠骑大将军尔朱天光等分别率军至洹水(今河南安阳河)两岸布阵,号众20万。二十六日,尔朱兆率轻骑3千夜袭邺不克而退。面临朱尔大军压境,高欢以不满3万的步兵及近2千骑兵,在韩陵(今河南安阳东北)布设圆阵,并连接牛驴,阻塞归路,以促使将士死战。高欢命司徒高敖曹领左军,堂弟高岳率右军,自统中军出击,初战中军失利,尔朱兆乘势猛攻。高岳率五千骑抗击,部将斛律敦率部卒袭兆后背,高敖曹以千骑横拦,兆大败,部将贺拔胜和徐州刺史杜德投降,尔朱军溃逃。尔朱兆还晋阳,后自尽。尔朱仲远南投梁朝,尔朱世隆、尔朱天光等相继被擒杀,所部投降。四月,高欢入洛阳,立元修为帝(孝武帝),自任大丞相、柱国大将军,独揽朝政。

猜你喜欢

  • 农安塔

    契丹王朝时期所建佛塔。座落于契丹东京道黄龙府(今吉林省农安县)。是我国现存最北的一座大型砖塔。建于辽圣宗时期(982—1031,一说建于金初)。为八角十三级密檐式实心砖塔。已残破,经整修,现高43米,

  • 噶玛兰语

    我国台湾高山族噶玛兰人使用的语言。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台湾语支。居住在兰阳平原的噶玛兰人已不会说噶玛兰语,一部分迁移到东海岸花莲、台东沿海一带,包括花莲县新城乡嘉礼村,丰滨乡新社村,立德村,台东县

  • 诺门汗

    清代对喇嘛教高级僧人的一种封号。“法王”之意。地位低于呼图克图。凡受此号者,皆由清政府给予敕印,并得实行转世。

  • 朔漠方略

    见“亲征平定朔漠方略”(1718页)。

  • 辉陵

    金陵墓名。天会十四年(1136),熙宗追谥※完颜绥可为定昭皇帝,庙号献祖。皇统四年(1144),号其陵墓曰辉陵。原在上京(今黑龙江省阿城县白城子)附近。正隆元年(1156)十月,迁葬于大房山(今北京房

  • 完颜习捏阿不

    即“完颜斜捻阿不”(1167页)。

  • 抚远大将军奏议

    书名。胤祯撰。书中收录康熙五十七年(1718)皇子胤祯(允禵)奉命西征之27件奏议。原稿为满文,选自《抚远大将军奏疏》。后被译为汉文。以译者文笔不佳,文意多有倒置。因奏议详细纪录了出征前的准备、行军日

  • 六狄

    西周时对北方狄人的统称。《逸周书·职方》载西周有“六狄”。《周礼·夏官·职方》云:“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辨其邦国、都鄙、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郑玄注云:“北方曰貉狄”

  • 傣文贝叶经

    西双版纳傣族用铁笔在贝叶上刻写的傣文佛教三藏经。贝叶系以棕榈类木本植物贝多罗树的叶子制作而成。贝叶经的制作工序较复杂,先将贝叶7—8张叠在一起,用石覆压几天,取出用圆竹棍滚压,使其平滑,然后再压几天,

  • 正军户

    蒙古国和元代对汉军中出兵户的称呼。蒙古灭金后,征原金境汉人、契丹人、女真人当兵,组成汉军。其制按贫富、丁壮多寡摊派,富家有丁力者每户出兵1名,称独户军;贫家合2、3户出兵1名,丁力强之出兵者称正军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