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阿昌语

阿昌语

我国阿昌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语支。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陇川、梁河、潞西以及保山地区的龙陵等县,使用人口2.7万左右。阿昌语有方言差别。分陇川、潞西、梁河3个方言。不同方言的人相互交际有一定困难,差别主要表现在语音和词汇上,语法差别较小。以陇川县户撒地区的阿昌语为例。语音特点:单辅音有30个。塞音、塞擦音有清送气和不送气两套。塞擦音有舌尖前、卷舌、舌面前3套,鼻音、边音、擦音分清浊,有唇齿音。有7个复辅音,由双唇音和舌根音作基本辅音与卷舌浊擦音构成。有8个单元音,10个复元音。复元音有前响、后响和三合3类,有i、u介音和韵尾,节尾辅音有p、t、k、、m、n、。有4个声调,区别词义的作用较大。有较丰富的音变现象。语法特点:虚词和语序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形态变化较小。词类有名词、数词、量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副词、连词、助词、叹词10类。名词有表示阴阳性的虚词。量词较丰富,除表量外,还有类别作用。量词一般和数词结合使用,结合的次序是数词在前,量词在后。人称代词有单数、双数和多数。单数人称代词用元音和声调的屈折表示领属。疑问代词可以重叠,重叠后表示多数。动词有情貌范畴,有进行貌、完成貌和曾行貌3种。用在动词后加助词的方式表达,有使动范畴,用动词辅音清浊交替、送气不送气交替等方式表达。此外还可在动词后加虚化动词表示使动。形容词可以重叠,重叠后表示程度或性状的加深。形容词加词头a31可以变为名词。结构助词有标志主动者、宾语、定语、补语、状语等。句子的基本语序为主——宾——谓。名词、代词作定语放在中心词前,形容词、数量词作定语在中心词后,但带助词是形容词作定语可放在中心词前。状语多数放在谓语前,少数在谓语后。补语在中心词后。词汇特点:单音节及由单音节合成的复合词的词汇的主要组成部分。多音节的单纯词较少。复合词的结构方式有联合、修饰、主谓、支配、附注、多层等。派生词也占一定比例,以前加成分为主,也有少量后加成分构词的。借词主要来源于汉语和傣语,也有一定数量的缅甸语借词。

猜你喜欢

  • 张格尔

    1790—1828清代新疆伊斯兰教白山派和卓。一译札罕格尔。又称张格尔和卓、张格尔条勒。维吾尔族。喀什噶尔(今喀什)人。大和卓木※布拉呢敦孙,萨木萨克次子。自幼居浩罕。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纠众

  • 载瓦文

    我国景颇族载瓦支系使用的拉丁字母形式的拼音文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中国科学院语言调查第3工作队和云南语文工作者于1957年提出了《载瓦文方案》(案草)。载瓦语没有方言差别,

  • 九纵九扯

    贵州水西(今乌江上游鸭池河以西,包括黔西、大方等黔西北地区)彝族安氏土官宣慰司衙门的官制。据《水西土官制度略》载,九纵指自上而下的九等官,即更苴、穆魁、��魁、补木、器脉、

  • 云南志略

    云南地方志书名。元李京(字景山)撰。4卷。成于大德七、八年(1303—1304)间。自述作是书经过及内容为:大德五年春,奉命为乌撒乌蒙道宣慰副使,比到任,因“八百媳妇”战事,措办军需,二年间遍走乌蛮、

  • 俺不罗

    明代乌思藏地名。在今西藏浪卡子境。洪武(1368—1398)初,明在其地置俺不罗卫,后升为俺不罗行都指挥使司。参见“俺不罗行都指挥使司”(1887页)。

  • 切扎百户部落

    藏族部落名。在青海省海北刚察县哈尔盖乡,原居黄河南赛仓地方,为刚察“查香措登”(亲属七部落)之一。因与邻部发生草原纠纷,误伤人命,受官府和其它部落攻击,活动受限,生活贫困,遂从原部落分出,携10余户投

  • 布哈拉汗国

    ①国名。乌兹别克首领昔班尼于1500年推翻中亚帖木儿帝国后,于撒马尔罕建立乌兹别克汗国。1561年,亦思罕答儿为汗时,迁都于布哈拉,史称之为“布哈拉罕国”。16世纪下半叶,国势强盛,夺取费尔干纳、塔什

  • 续昌

    ? —1892清末大臣。蒙古正白旗人。那拉氏。监生出身。咸丰间,由笔帖式加主事衔。同治十三年(1874),充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光绪四年(1878),调奉锦山海道兼按察使衔。后调霸昌道。任内于营口要

  • 马牧城

    见“西强城”(700页)。

  • 买沟

    古沃沮族境内名城。有人认为,其后漏“溇”字,“沟溇”,高句骊语,意为“城”;“买沟溇”,即“买城”,地在今朝鲜咸镜北道之会宁。三国魏正始六年(245),毋丘俭征高句骊,其王奔此避难。一说此为《沃沮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