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干之歌
吐谷浑歌名。又作阿干歌。鼓吹大曲。“阿干”,鲜卑语,意为“兄”。西晋太康四年至十年(283—289),鲜卑首领吐谷浑与异母弟慕容廆(又作若洛廆)不睦,被迫率众西迁,慕容廆悔,追而不还,为寄托追思兄长之情,命乐士作此歌。岁暮穷思,常歌之。嗣后,子孙以此歌为鼓吹大曲。今已失传。
吐谷浑歌名。又作阿干歌。鼓吹大曲。“阿干”,鲜卑语,意为“兄”。西晋太康四年至十年(283—289),鲜卑首领吐谷浑与异母弟慕容廆(又作若洛廆)不睦,被迫率众西迁,慕容廆悔,追而不还,为寄托追思兄长之情,命乐士作此歌。岁暮穷思,常歌之。嗣后,子孙以此歌为鼓吹大曲。今已失传。
见“苻坚”(1340页)。
见“阿灵泼”(1209页)。
古代越人用苧麻所织的一种细布。春秋时越国妇女所织,因其“弱于罗兮轻霏霏”而闻名于世。越国被吴国打败后,勾践曾以此奉献夫差,“吴王得葛布之献,乃复增越之封”。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窝集卫。永乐元年(1403)十二月,以忽剌温等处女真首领西阳哈、锁失哈等来朝贡马,明廷置兀者卫,以西阳哈为指挥使,锁失哈为指挥同知。其地在今黑龙江省呼兰河一带,东抵屯
我国景颇族载瓦支系使用的拉丁字母形式的拼音文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中国科学院语言调查第3工作队和云南语文工作者于1957年提出了《载瓦文方案》(案草)。载瓦语没有方言差别,
1936年冬月二十三日,木里东尼武装土匪袭击宁蒗,抢掠财物和牲畜,因土司和总管视而不问,拖其、托甸等村群众在普米族伙头的组织下,并发动永宁二十四官属内的普米、纳西等族群众,举行武装起义,攻破土司衙门和
1864—1923新疆哈萨克族诗人、音乐家。一生创作了大量诗歌,其中既有广大牧民喜闻乐见的口头歌谣,也有饱含战斗激情的叙事长诗。最著名的有《萨里哈与萨曼》、《木马》、《法兰西国王》、《努赫曼与纳合木》
十六国时期鲜卑首领之一。为鲜卑大人。与裕苟、提伦各领一部,同居于六泉(位于高平川,即今宁夏境内黄河支流清水河)。东晋孝武帝太元十二年(387),为西秦乞伏国仁所破,归降,封建义将军、六泉侯,裕苟封建忠
见“马月合乃”(181页)。
详见“止贡万户”(29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