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阿卜固

阿卜固

唐代契丹部落联盟首领。又作阿不固。初附唐,继窟哥后为松漠都督府都督。显庆五年(660)五月,因协同奚族背唐,为唐定襄都督阿史德枢宾(一说为右领军郎将薛仁贵)所擒,解送东都(今河南洛阳),不知所终。

猜你喜欢

  • 苻晖

    ?—385十六国时期前秦大臣。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东南)氐人。※苻坚子。前秦永兴元年(357),父即位,封平原公。建元十六年(380),为都督豫、洛、荆、南兖、东豫、阳六州诸军事、镇东大将军、豫州牧,

  • 铁券

    古代奖赏殊功的凭据。以铁为之。以金朝为例,状如卷瓦。刻字画襕,以金填之。外以御宝为合,半留内府,另一半赏给有殊功者。

  • 君子堂日询手镜

    书名。广西横州志书。一卷。明王济(字汝舟,号白铁道人,今浙江吴兴人)撰。正德十六年(1521),济任横州州判,在官250日,以母忧告老还乡,后作是书,以代口舌,故名。成书于嘉靖元年(1522)秋。内容

  • 埋岩议事

    即“栽岩议事”(1843页)。

  • 驳泊

    珞巴族民间传统运动项目之一。亦作芦白、博博。选用一高大树运回村竖立,将藤条或绳一端拴在高10余米的树顶端,一端固定于地面,呈斜坡线。活动时男女均可参加比赛。男性攀高须在第二次起跳时双手握绳索,仰面朝天

  • 达赖喇嘛十三世

    见“土登嘉措”(70页)。

  • 阿柴虏

    十六国南北朝时,西北各族对※吐谷浑包括某些非吐谷浑部落的蔑称。源于匈奴对奴婢之称谓“赀”。柴、赀为同音异译。又称野虏。

  • 辽七帝实录

    书名。辽道宗(1055—1101)时官修。卷数不详。因顺次录太祖、太宗、世宗、穆宗、景宗、圣宗、兴宗七帝事迹,故名。大安元年(1085)十一月成书。已佚。内容约为《辽皇朝实录》及《辽史》有关诸帝本纪之

  • 俄木布额尔德尼

    ?—1659喀尔喀蒙古札萨克图汗部首领之一。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硕垒乌巴什子。为喀尔喀8札萨克之一,属右翼。顺治四年(1647),土谢图汗衮布、车臣汗硕垒因纳苏尼特叛人腾机思及掠巴林部

  • 五部高车

    河西敕勒之部落。北魏神��三年(430),太武帝拓跋焘采纳刘洁等建议,将准备重返漠北的部分漠南敕勒(高车)三万余落迁往河西(河套以西),称为河西敕勒。此五部高车当指河西敕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