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长安城

长安城

我国七大古都之一。位于陕西省渭河平原中部、渭河之南、秦岭以北。 ①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渭水南岸,地势险要,历史悠久。早从公元前1162年起,先后有不少王朝在此建都。西汉高帝七年(前200),自栎阳迁都于此。惠帝时(前195—前188在位),修筑城垣,周65里,开城门12,内设3宫、9市、8街、9陌、160里巷。此后新莽、东汉献帝初、西晋愍帝均曾都于此。十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诸族大批内迁中原,匈奴赵氏前赵、氐族苻氏前秦、羌族姚氏后秦、拓跋鲜卑元氏西魏、宇文氏北周,皆定都于此。北周武帝宇文邕由此出兵征北齐,统一北方,为隋统一全国打下基础。 ②一名大兴城,即今西安城。隋开皇二年(582)始筑,三年,隋文帝迁都于此。唐都长安盛极一时,不仅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且是唐王朝与周边诸族及国外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中心,贡使商队络绎不绝。唐末黄巢、明末李自成农民起义政权也定都于此。明、清为西安府治。1928年设西安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已成为以机械及纺织工业为主的工业城市。名胜古迹很多,有碑林、大雁塔、小雁塔、半坡博物馆、秦始皇陵及秦俑博物馆、西安城墙、钟楼、鼓楼、大清真寺等。

猜你喜欢

  • 巴延卫

    见“卜颜卫”(20页)。

  • 何叱耳

    见“布占泰”(463页)。

  • 俄笃低

    彝语音译,意为“坏骨头曲诺”。解放前四川大小凉山彝族奴隶社会曲诺等级内以血统划分的阶层之一。即所谓在曲诺等级中混入低下等级或其他民族骨血的人。一般不能与“俄笃伯(好骨头曲诺)”通婚,少数富裕户可通过重

  • 满-通古斯语族

    又称通古斯-满语族,通古斯语族。阿尔泰语系的语族之一。包括中国境内的满语、锡伯语、赫哲语、鄂伦春语、鄂温克语和在历史上使用过的女真语;俄罗斯联邦境内的埃文基语、埃文语、涅基达尔语、那乃语、乌利奇语、奥

  • 踏犁

    壮族传统翻土工具。亦称脚犁,壮语称踏所。流行于广西壮族山区。为木架铁铧。犁架由扶手、犁杠、脚踏木组成,多为农民自制;铧口用生铁铸成或用熟铁打制,重约2斤。功效比牛耕低一至数倍,但适用于多石、巨根错节、

  • 傅森

    ?—1801清朝大臣。满洲镶黄旗人。姓钮祜禄氏。乾隆三十一年(1766),由监生考取内阁中书。四十五年(1780),获内阁侍读京察一等。五十四年(1789),擢内阁学士等。五十九年(1794),调盛京

  • 守塞羌

    羌人之一支。又称保塞羌。以为汉朝保守边塞,故名。西汉景帝时(前157一前141在位),匈奴南下奴役诸羌,居于河湟北侧的研种留何羌请求汉朝保护,助汉守陇西边塞。汉朝将其迁徙于陇西郡南之狄道、安故、临洮、

  • 贞祐交钞

    见“交钞”(875页)。

  • 李光先

    ?—1593明朝东府第七代土司。青海民和(一说西宁)人,土族。※李南哥七世孙,李崇文子。明嘉靖四十年(1561),袭指挥使职。万历十一年(1583)中武进士,升锦衣卫正堂。次年任南镇抚司佥事。十九年(

  • 牙孙

    蒙古语音译,又作牙速。《元朝秘史》译作“骨头”,《华夷译语》释为“骨”。即“族系”之意,为蒙古氏族部落制度下的一种亲族集团。古代蒙古社会的基本因素为斡孛黑(氏族),随着人口繁殖,斡孛黑分衍为若干个,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