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辅国公

辅国公

爵名。清代宗室中爵秩之一。沿袭古代武散官之称。在※“清宗室十四等封爵”未定之前,内有“入※八分”和“不入八分”之别;之后,仍加“奉恩”者概入八分。崇德元年(1636),始立此爵,时初创九等封爵,以列第六,位居※镇国公下、※镇国将军上。顺治六年(1649),增爵为十等,位次仍旧,定辅国公之子降封三等镇国将军。十年(1653),列爵十二等,此爵位次退居第八。雍正八年(1730),以冠“奉恩”封字。乾隆十三年(1748),终定十四等爵,此爵一分为二,一位次不变,即奉恩辅国公(从俗仍省称辅国公),入八分;一退居第十位,名曰不入八分辅国公。三十九年(1774),复定功恩(报答勋旧)其爵世袭、恩封(以酬帝亲)其爵降袭之制。凡出于恩泽而封者,奉恩辅国公以袭次递降至一等辅国将军为止,即以此等将军爵反复世袭;不入八分辅国公则降至※奉恩将军亦止,亦以此末爵世袭罔替。辅国公,正妻以封夫人,又封侧室一人。此爵缺出,即以其夫人所生一子(如无嫡,可及庶)照例办理;若末缺,此子则与辅国公夫人余子同授应封之爵。奉恩辅国公夫人余子,初封二等辅国将军;侧室之子,初封一等奉国将军;妾媵之子,俱入※闲散宗室。不入八分辅国公夫人余子、侧室之子,俱封三等辅国将军;妾媵之子,亦入闲散宗室。封前,常例考以满语、马步箭,名曰考封。此外,清廷于游牧蒙古、回部(维吾尔族)中,亦封有辅国公爵,以授蒙古贵族者为多。

猜你喜欢

  • 锦山驸马府

    内蒙古驸马府邸。喀喇沁右旗第三代郡王噶勒藏为迎取清圣祖玄烨第五女和硕端静公主,于康熙三十一年(1692)修建。位于喀喇沁旗锦山镇西约3华里处,故名。为宫廷式豪华建筑,府门前左、中、右三通红色影壁,影壁

  • 相威

    1241—1284元朝将领。蒙古札剌儿氏。※木华黎国王曾孙,※速浑察第三子。好学,广结儒士,听读经史,论古今治乱。至元十一年(1274),受命总兀鲁兀、忙兀,弘吉剌、亦乞列思、札剌儿五投下兵随军伐宋,

  • 兴古郡

    古郡名。三国蜀建兴三年(225).分牂柯、建宁置,治所在宛温县(今云南砚山北小维摩附近)。领县6。南朝宋移治漏卧县(今云南罗平县),齐移治西中县(今云南文山),梁末废。向为濮、僚、鸠等各族所居之地。

  • 昂木仁

    参见“昂仁”(1412页)。

  • 海努克庙

    黄帽派喇嘛庙。一名银顶寺。位于伊犁河南海努克(今新疆察布察尔锡伯族自治县境内)。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策零(一说策妄阿拉布坦)在位时建。有都纲三层,覆以琉璃,垣周一里许。与固勒扎庙隔河相望。聚集喇嘛数千人

  • 阿尔斡

    见“阿尔根部”(1221页)。

  • 马镇江

    1821—1920近代武术家。字静源。四川成都人。回族,父为武林高手。幼承家学。习“排打功”。后至各地寻师访友,博众长,自成一体,世称“马派”。尤擅腿功,称“无影腿”。曾从著名经师、著述家马复初,学习

  • 鄂赖

    清朝武官。蒙古正黄旗人。原系喀喇沁部人。袭任理藩院郎中兼步军副尉。康熙五十七年(1718),随定西将军噶尔弼征四川口外理塘、巴塘。五十八年,奉命招降察木多等处索克三丹公、朱公、吉东,龚布等处之拉礼、墨

  • 意利珍豆启民可汗

    即“启民可汗”(1174页)。

  • 马天来

    金代画家、雕塑家。一作天马来,字云章。山西介休人。回回人。为宋末黄裳(1146—1194)榜进士。官至国史院编修。博学多技,通太玄术,于哲学、数学等均有较深之造诣。为人诡怪好异,麻绦草履,沉浮闾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