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坛
清代甘肃临洮藏族土司。※赵正炖子(一说为侄)。咸丰二年(1852)父卒,于次年袭临洮卫指挥使职,兼管土司事务。同治元年(1862),奉命率本部兵守狄道州城,抵御西北回民反清起义军。受朝廷赐花翎顶戴,土司事务由其兄养心(疑非嫡出)代理。二年,赴洮州(今甘肃临谭)卓尼征调铁布(迭部)藏族首领之军前往狄道协行。及狄道州城为义军占领,家藏乾隆以来所领敕书号纸均被烧毁。四年,义军围攻巩昌府(今甘肃陇西),坛率亲兵赴兰州请发援兵解巩昌之围,途至董家堡,中义军埋伏身亡。无嗣,以赵养心子赵元铭为养子。
清代甘肃临洮藏族土司。※赵正炖子(一说为侄)。咸丰二年(1852)父卒,于次年袭临洮卫指挥使职,兼管土司事务。同治元年(1862),奉命率本部兵守狄道州城,抵御西北回民反清起义军。受朝廷赐花翎顶戴,土司事务由其兄养心(疑非嫡出)代理。二年,赴洮州(今甘肃临谭)卓尼征调铁布(迭部)藏族首领之军前往狄道协行。及狄道州城为义军占领,家藏乾隆以来所领敕书号纸均被烧毁。四年,义军围攻巩昌府(今甘肃陇西),坛率亲兵赴兰州请发援兵解巩昌之围,途至董家堡,中义军埋伏身亡。无嗣,以赵养心子赵元铭为养子。
参见“抛绣球”(1058页)。
藏语音译。藏族的自称。藏文作“bodpa”,意为“藏人”或“藏族”。此称自唐吐蕃时已有,初专指卫藏中之卫地人,即今拉萨地区为主的人,后逐渐泛指全体藏人。
壮族历史上曾使用过的一种文字,壮语称之为sawndip,意思是“不成熟的文字”。其结构大致有下列数种:1,象形字——例如用一个像反写的拉丁字母h的图形象征一个拄着拐杖的人来表示“拐杖”的意思,念dwn
元朝封爵。为诸王第二等级封号之一,授螭纽金印。泰定三年(1326),世祖第九子镇南王脱欢子宽彻普化(又作宽彻不花)受封。
西夏遗址。地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达拉特旗东胜县东哈什拉沟北侧。城呈长方形,长490米,宽436米,现仅存东南角残墙。出土文物有宋、金时期铜钱,残砚、陶瓷片等。该城属西夏版图,为西夏后期城堡遗址。
见“花蓝瑶”(999页)。
书名。※曹廷杰撰。光绪十三年(1887)成书。为作者有关东北地理、考古及民族等方面的学术札记,如对肃慎国、得胜陀碑、完颜娄室碑、金上京、三姓、白城、韩州中俄东段边界说等历史地理的考述。所附“条陈十六事
清光绪年间贵州苗族地方官。又名小播五。贵州都江厅(今三都东南)人。苗族。曾参加咸丰同治年间苗民起义,后降清,并助清军镇压都江、古州(今榕江)等地苗族起义军。光绪年间(1875—1908),累官至古州镇
西夏职官名称之汉译名。宋代史籍中记载的西夏遣宋使臣的官名。一译作素赍。如史载宋庆历五年(1045)四月,西夏派遣使臣素齐咩布移则等人赴宋朝贺乾元节。后世称“蕃官名号”,其西夏官职品位不详。
见“中尚监”(29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