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赛典赤·赡思丁

赛典赤·赡思丁

1211—1279

元朝大臣、政治家。全名赛典赤·赡思丁·乌马儿。阿拉伯语“赛典赤”,意为“荣耀的圣裔”,“赡思丁”意为“宗教的太阳”,“乌马儿”意为“长寿”。回回人。出生于中亚布哈拉一个信仰伊斯兰教的家庭。苦鲁马丁之子。元太祖十六年(1221),蒙古军攻下布哈拉时,随父率骑兵千人归附成吉思汗,充任帐前侍卫,随从征战。窝阔台汗时(1229—1241年在位),任丰、净、云内三州(今大同市西北,呼和浩特市一带)都达鲁花赤(镇守官)、燕京路断事官。蒙哥汗即位后,任燕京路总管。宪宗八年(1258),受命管理军饷,供应未尝缺乏。世祖中统元年(1260),任燕京路宣抚使。二年,拜中书平章政事,“军国重事,无不由之”。三年,兼管财政,严格控制交钞发行量,使财政出现稳定局面,以“轻财爱民,多惠政”著称。至元元年(1264),任陕西、四川行中书省平章政事,兴办学校,修治山路、桥梁、栈道,故长安民为其树碑以志功。十一年(1274),任云南行省平章政事,在滇六年,有政绩。为改变社会秩序混乱,政令不一,军管民政,刑法苛刻,赋役繁重之时弊,奏准取消军管民政之制,设路府州县,置州县令长,使云南正式成为行省一级政区。对当地少数民族采取羁縻方针,安抚各族首领,使之款附。采取省徭役、招散亡、恤鳏寡、备灾荒、兴儒教、礼贤士、汰冗官,设路食以待劳民,薄征税以便商旅等措施。兴军民屯田,建立12屯区,屯区约8万亩。兴修水利,修浚滇池、六河,以资灌溉。设驿站,修驿路,加强云南与中原各地的联系。建孔庙,授学田,提倡文教,在昆明兴办一所庙学。率回回军进入云南后,将伊斯兰教、阿拉伯文、波斯文、制炮术、采冶术、医药和天文、历算知识及阿拉伯、中亚各地的手工业技术传到云南。相传在昆明建清真寺12所,现尚存2所,一为城南清真寺,一为寺街清真寺。卒于任,追封咸阳王。世祖诏云南省臣尽守其成规,不得辄改。葬昆明北门外松花坝,百姓为之立庙祭祀。今昆明五里多村建有其衣冠冢。

猜你喜欢

  • 兀都带

    1272—1302元朝大臣。蒙古札剌儿氏。中书右丞相※安童子。世祖(1260—1294年在位)时,袭任宿卫长。至元三十一年(1294),成宗即位,任大司徒,领太常寺事。摄太尉。率百官为忽必烈请谥于南郊

  • 嘎仙洞

    大兴安岭北段顶巅东侧的一个天然石洞。“嘎仙”,亦作“嘎珊”、“嗄新”、“嗄辛”等,鄂伦春语音译,词义未详。一说为满语音译,意为“屯”或“乡村”,昔对鄂伦春族居住的自然村(屯)之称呼。该洞位于内蒙古鄂伦

  • 江东六十四屯

    为黑龙江以北六十四个村屯的总称。又以在黑龙江中游左岸,故又称江左六十四屯。所在北起爱珲县黑河镇东北精奇里江(前苏联结雅河)口,南至孙吴县霍尔莫勒津屯对岸,南北长140—150里,东西宽50—80里。居

  • 左郡左县

    南朝时在部分南方民族地区建立的一种特殊地方行政机构。先后在南豫州、荆州、司州、郢州、雍州、益州、江州、湘州等少数民族聚居区设置,据《南齐书·州郡志》载:共有左郡65,左县138。与内地郡县不同,多以原

  • 乌氏之戎

    古族名。春秋战国时建立政权,为※西戎八国之一。一说“即《穆天子传》赤乌氏之裔”。原居地在今宁夏,秦惠文王更元五年(前320),王游北河(河套西南)曾至其地。后为秦所灭,徙其民一部于宁夏固原东,置乌氏县

  • 德理镇

    古地名。为渤海诸城之一。是渤海通往黑水靺鞨的交通要冲。故址皆认为在今黑龙江省依兰县附近(有具体指为县治西南之马大屯),旧有说在镜泊湖附近的德林沃赫。

  • 山北部

    即“山北室韦”(120页)。

  • 马守应

    ?—1644明末农民起义军首领。别号“老回回”。陕西绥德人。回族。曾为边兵。崇祯元年(1628),率当地回、汉民起义,与高迎祥等同被推为十首领。转战于陕西北部和甘肃东部,众至数万,被誉为“坚甲铁骑”。

  • 海里

    见“萧孝先”(1994页)。

  • 桑皮故纸钱

    金代杂税之一。金代发行纸币交钞,贬值后即发行一种新币以代旧币。钞法屡变,随出随废,制纸币之桑皮故纸皆取于民。至兴定元年(1217)五月,桑皮故纸已甚难得,遂令计价,作为一种附加税向百姓征收,但限于征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