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苏泼
部分彝族的自称。彝语音译。意为“尚黑、众多而强大的人群”。集中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及雅安地区的汉源、石棉;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九龙、泸定,泸州市的叙永、古蔺;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丽江地区的宁蒗、永胜、华坪;曲靖、昭通地区和文山、红河、大理、西双版纳诸州的部分地区。详见“彝族”(2594页)。
部分彝族的自称。彝语音译。意为“尚黑、众多而强大的人群”。集中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及雅安地区的汉源、石棉;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九龙、泸定,泸州市的叙永、古蔺;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丽江地区的宁蒗、永胜、华坪;曲靖、昭通地区和文山、红河、大理、西双版纳诸州的部分地区。详见“彝族”(2594页)。
官府强行购买民间货物的措施。源于唐、宋,金、元沿之。元代,凡军用马驼、料草,宫廷所用缎疋、皮货等,均按户等高下,田产多寡分摊,诸色户与民均当。军、站户一度获免,以钱助民和买。其制弊端甚多,由于官府给价
见“全宁路”(830页)。
土族语音译。青海省民和三川地区土族的自称。参见“土族”(63页)。
新疆柯尔克孜族传统节日。又译“诺鲁孜”。波斯语,意为“春雨日”。相当于汉族春节。约于每年公历3月22日举行(和伊朗古太阳历相差一天)。历史悠久,大概在其先民居住于叶尼塞河流域时就已出现,有辞旧迎新、祈
书名。人物传记。8卷。清苏凤文撰。内容记述在太平天国农民革命时期被广西各民族义军击毙镇压的清朝文武官员及地方豪绅。为研究近代广西及壮族农民革命斗争史的参考文献。有光绪十五年(1889)刻本、光绪十六年
371—405晋代吐谷浑王。一名大孩。吐谷浑氏。※视连子,※视罴弟。晋安帝隆安四年(400),兄卒,以兄子树洛干年幼,继王位,娶兄妻念氏。史称其“性懦弱,耽酒淫色,不恤国事”,妻念氏专制国事。在位期间
?—1899清朝将领。蒙古镶蓝旗人。噶奇特氏,字雨三。光绪初(1875—1908)以佐领随军克黄田,复乌鲁木齐诸城,擢协领。先后于呼图壁、头屯河、玛纳斯等地镇压回民起义。晋副都统。历任巴里坤、乌鲁木齐
明代藏区部落名。史载其族居牧塞内,湟水以北,西去西宁卫50里之多巴古城西纳川一带,即今青海西宁市湟中县西纳川拦隆口乡一带。为青海藏族中有影响的古老部落之一,最晚在北宋时已见史册。洪武十三年(1380)
明朝军官。亦译巴珠,汉名杨效诚。蒙古族。初为把都帖木儿(吴允诚)部将,居甘肃塞外。永乐三年(1405),受明将宋晟招抚,随同把都帖木儿等投明朝,赐姓名,授都指挥佥事。奉命居凉州(今甘肃武威)耕牧守边。
844—877唐代南诏第十一世王。又作世隆、酋龙。乌蛮,蒙氏。晟丰祐之子。大中十三年(859),父卒,袭王位。因其名“世”犯讳李世民,“隆”犯讳李隆基,又不堪安南经略使李琢对夷人之苛剥,与唐失和,遂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