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茶引

茶引

金、元时期茶商销售茶的凭证。元代,茶叶为专卖品。商人须购买茶引,凭引始能通行货卖,由产茶地所设茶运司、提举司执掌发引事。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立茶法,定长引、短引之制,长引每引茶120斤,收钞5钱4分2厘8毫,短引90斤,收钞4钱2分8毫。十七年,废长引,专用短引。年发引多达百万道。有元一代,茶法极严,商旅所到处须随处验引。售完,3日内赴所在官司注销,逾期,杖60。凡无引贩卖私茶及转让茶引、涂改字号、增添斤重、引不随茶者,杖70、茶一半充官,一半付告人充赏。伪造引者处死,家产付告人充赏。明、清因之。清初视路途远近及行销地区,亦有长引、短引,内地腹引、边地边引之分。其法先由户部颁引于四川、陕甘产茶区。商贩向政府纳税领引,凭引购茶,运销,每引连包重百斤,茶与引相符者则准远销,茶引不符或无引者则视同私茶,予以没收或处罚。乾隆年间(1736—1795),因川省松潘引多、茶壅,将天全州之积引改拨成都、彭县、灌县行销,后3县欠茶课税银,豁免。同治年间(1862—1874),印官茶票代引,不分省份,各地商贩均领印票,每引50道给票1张,计茶40包,每包正茶100斤、副茶25斤,四川茶引专销康、藏地区。清末大部分地区废引,西藏,陕甘至民国时亦废。

猜你喜欢

  • 鄂齐尔

    ①(?—1657)清初大臣。蒙古族。科尔沁兀鲁特部人。博尔济吉特氏。※明安孙,※昂洪子。天聪七年(1633)父卒,袭三等副将。次年,改三等梅勒章京。顺治年间(1644—1661),三次晋升,又以罪降职

  • 广

    ①东汉时鄯善王。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汉假司马班超使西域至鄯善,初奉超敬礼甚备,后因匈奴使至,对超等有所疏懈。超率吏士三十余人乘夜攻杀匈奴使者及随从百余人,以使首示之,并告戒自后勿通匈奴,遂纳子为

  • 萧稍隐

    见“萧阳阿”(1993页)。

  • 恒乍绷

    ?—1803清代云南维西反清起义首领。又作恒乍崩、恒兆绷等。云南维西厅岩瓦乡弥尔古(一作莫言古)村人。傈僳族。幼学为“端公”,代人占卜治病,人称“沙泥”(巫医)、“活佛”、“神王”,民众悦从。嘉庆二年

  • 仇池公

    魏晋南北朝时期略阳清水氐杨氏所建仇池国君主的称号。东晋咸康三年(337),前仇池国君杨毅族兄杨初袭杀毅,并有其众,自立为仇池公,称臣于后赵。后又称藩于东晋。穆帝永和三年(347),晋封杨初为仇池公。此

  • 内宿命令牌

    西夏符牌名。铜质,一般为长方形铲状,长约5厘米,宽4厘米左右。有穿。正面刻西夏文“内宿命令”四字,背刻西夏文人名或番号名。为西夏宫廷宿卫者佩带之信牌。

  • 阮可字

    又作若喀字脱胎于纳西象形东巴文的一种字。(从科学意义上讲,不能认为是一种独立的文字)。流传于云南中甸三坝洛金河一带及丽江的部分纳西族中。这里的纳西族自称“阮可高布若”,故名。他们操纳西东部方言,信仰东

  • 基格蒙格

    见“蒙格”(2324页)。

  • 仡

    宋代西南溪峒少数民族之一。与苗族支系之一的自称相同。疑为苗族的一种别称。分布在辰、沅、靖州(今湖南西部与贵州东南部)。其名称仅见于南宋诗人陆游所著《老学庵笔记》。其民焚山而耕,种植粟豆。其地今为苗族聚

  • 盛德

    宋代云南大理(后理)国国王段智兴年号。1176—1180,凡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