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翁独健

翁独健

1906—1986

中国当代历史学家。福建省福清县人。早年就读于燕京大学时即从事《道藏引得》等工具书的编篡。1935年入美国哈佛大学深造,攻蒙、元史,获博士学位。1938—1939年在法国巴黎大学受业于汉学名家希伯和等人,习对音、勘同之学。后历任云南大学教授、燕京大学教授、教务长、代理校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民族学院研究部主任、历史系教授、系主任,民族历史研究工作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民族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顾问,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第三、四、五、六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等职。长于元史、蒙古史及中国北方民族史、中国民族史和民族关系史的研究。精于中国传统考据及近代科学研究方法,治学谨严,以思虑缜密和讲求科学见称,所著《斡脱杂考》、《蒙元时代的法典编篡》等文,开三四十年代中国蒙元史学界以新的治学方法整理史料、扩宽研究领域的风气,与同时代学者韩儒林、邵循正各以突破性的论著把中国蒙元史研究推向新的发展阶段。同受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建国初期曾一度负责北京市教育局行政工作。以后长期在有关学术组织领导岗位上,悉心擘划、建议、推动蒙元史、中国民族史研究工作的开展,奖掖诱导中青年学者成材,并多次与其他知名学者共同组织有关民族史重大课题的学术讨论,对中国民族史上若干重大问题所持的观点在史学界颇有影响。曾负责总校《元史》,主编《蒙古族简史》、《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中国历史大辞典》民族史分卷及《中国大百科全书》民族卷民族史部分。历被推选为中国蒙古史学会理事长、元史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史学会理事,并任《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委员、民族问题五种丛书编辑委员会主要负责人之一及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国际中亚文化研究联合会副会长。

猜你喜欢

  • 官保

    1696—1776清朝大臣,满洲正黄旗人。姓乌雅氏。雍正十年(1732),由刑部笔帖式擢堂主事,历官员外郎、郎中、江宁知府等。乾隆二十年(1755),迁刑科给事中,巡视台湾。二十二年,擢镶黄旗汉军副都

  • 析津府

    见“南京”(1586页)。

  • 乌撒乌蒙等处宣慰司

    简称乌撒宣慰司。元边疆地区军政机构。世祖至元二十四年(1287)置,属云南行省。在乌撒路(今贵州威宁一带),辖境包括今云南东北部及贵州西南部部分地区。统治乌撒、乌蒙(今云南昭通)、东川(今云南会泽)、

  • 悉居半

    见“朱驹波”(792页)。

  • 段素英

    ?—1009宋代云南大理国第六世国王。白族。大理人。段素顺子。宋太宗雍熙二年(985),父卒,继王位。翌年改年号广明。其后,又先后改元明应、明圣、明德(一作明统,诸书不一)、明治。至道元年(995),

  • 会盟制度

    古代诸侯之间的集会、订盟。时以霸者为主,临时聚会于一地,按霸主意旨或共同利害,相与结盟。《史记·秦纪》桓公十年:“当是之时,楚霸,为会盟合诸侯”。清代利用此种形式,加强控制和监督各旗蒙古王公与群众,形

  • 陀满

    即“駞满”(1554页)。

  • 拓跋思恭

    ? —895党项羌拓跋部首领。一说为拓跋乾晖裔孙。唐朝咸通(860—874)末据宥州(今陕西靖边)自称刺史。中和元年(881)三月,受唐诏集党项兵讨黄巢。四月封左武卫将军,权知夏、绥、银节度使事。屯兵

  • 清廷对蒙古的封禁政策

    清统治者从分散和孤立蒙古的目的出发,除在蒙古地区推行盟旗制度,分别建立蒙古八旗、游牧八旗、总管旗、札萨克旗,限制其辖境,封锁其疆界,使之成为互不相属,不通往来的小块封建领地外,并对蒙古实行封禁政策,限

  • 赤干·洛桑旦巴达吉

    ?—1733清代青海隆务寺高僧。藏族。从隆却赤仁波且受戒,入隆务寺学《释量论》。赴藏入噶丹寺绛孜扎仓,获拉仁巴学位。从赤洛哲嘉措受具足戒,并聆听许多经教。后应嘉摩戎地区之请,赴该地讲经传法。于隆务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