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绵辛

猜你喜欢

  • 卜伯的故事

    壮族民间神话传说故事。普遍流行于壮族地区。有用汉字记壮音的师公唱本。内容由雷王收租、拔龙须、求雨、斗雷王、擒雷王、雷王逃走、启明星、兄妹结婚、结尾等九部分组成。记“卜伯”与雷王相斗的故事。反映了壮族先

  • 天水清真寺

    中国伊斯兰教古寺之一。在甘肃天水市西关城东北后街。元至正年间(1341—1368)所建。大殿五楹、琉璃碧瓦、丹楹刻桷,堂皇壮观。明洪武七年(1374)、隆庆五年(1571)两经重修。1919年地震,殿

  • 拉孜

    地名。藏语音译。意为“神山顶”。亦称纳孜、章拉则、拉则宗。位于西藏自治区西南,雅鲁藏布江上游,属于日喀则地区。原西藏地方政府设拉孜宗,地当交通要冲,东通日喀则、江孜、西通萨噶、噶达克,南通胁噶尔、定日

  • 铜鼓

    古代百越、俚僚等南方少数民族使用的重器,近现代为壮、布依、侗、水、仡佬、苗、瑶等民族节日和宗教活动中的重要乐器。今分布在两广、云、贵、川等地,以广西为最多。一说系由铜釜演变而成。据考古发掘及古籍所载,

  • 白国因由

    书名。记录白族古代民间传说的史籍。无名氏撰。康熙四十五年(1706)孟夏,大理圣源寺住持寂裕刊刻。内容为“白子国”创始起源,观音十八化等神异故事,摘译自白文※《白古通记》。为现存记载大理白族古老神话传

  • 鼓楼

    侗族地区独特的建筑物。又名“古楼”、“楼”、“百”。因楼内置鼓得名。明代已出现,今存者多分布于黎平、榕江、三江、通道、龙胜等县,均系清代所建。多位于寨子中央,为群众聚众议事、交流集会和夏夜纳凉之所。高

  • 大都路

    元代行政区划名。隶中书省。设治所于大兴(今北京)。唐为幽州范阳郡,辽改燕京,金为大兴府。元太祖十年(1215),改中都路为燕京路。世祖至元二十一年(1284),改大都路,置大都路都总管府。下辖右、左警

  • 万俟道洛

    ?—5307北魏末关陇人民起义军将领。又作万俟道乐。族属匈奴。参加万俟丑奴领导的高平镇(今宁夏固原)起义,署行台。孝庄帝永安三年(530),万俟丑奴兵败被执杀后,犹据原州(魏改高平镇置,治今固原),抗

  • 彭宏澍

    即“彭宏澎”(2178页)。

  • 度稽部

    唐代奚(又作库莫奚)族部落名。是称见于《新唐书》。《新五代史》和《五代会要》记为奴皆部。活动于太鲁水(即他鲁河,今吉林嫩江支流洮儿河)一带。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648),奚族部落联盟首领※可度者率众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