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辽籍女直
见“熟女真”(2525页)。
见“熟女真”(2525页)。
参见“日喀则”(292页)。
见“宇文邕” (898页)。
见“艾拉汗”(436页)。
明末清初四川建昌土官。彝族。其祖先自元迄明,世袭建昌宣慰司(治今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首府西昌市)宣慰使。明末泰宁袭宣慰使。清顺治十六年(1659)降服,呈缴明所授印信、号纸,命仍约束部众,管有大石头、长
傣语音译, “西双”意为十二,“版”即千,“纳”为田,直译“十二千田”。云南省地名。原名“勐仂”,位于云南省南部,是傣族主要聚居地。明隆庆四年(1570),傣族最大封建领主即车里宣慰使刀应勐将其辖区划
见“格哷森扎台吉”(1811页)。
朝鲜族民间搬运工具。亦称“背架子”。流行于延边等地区。多用于山间坡路及田间稻秧运输等。制法:根据使用者的身高,将2条1米左右的“丫”形木柱对称平列,中间用2—3个木撑将木柱固定住,在上、下2个木撑之间
清代新疆地名。见《西域图志》。《西域水道记》作喀喇塔拉。或作哈拉塔拉。为巴尔喀什湖南面荒漠地带东南的重要居民点。即今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东南部卡拉塔勒。
古城名。位于古牧地(今新疆乌鲁木齐市东北米泉县城)。乾隆二十八年(1763)置建。分设4门:东承恩、西敷信、南旸若、北星从。光绪二年(1876)清军与白彦虎军队于此发生激烈战斗,败其众,史称“古牧地之
参见“闲散”(1118页)、“世职”(48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