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敬赞
五代后晋宗室、将领。亦作石赟,字德和。后晋高祖石敬瑭堂弟。初补太原牙将。及石敬塘即位,任飞皇城使,累迁曹州防御使。天福五年(940),拜河阳三城节度使。岁余,徙镇保义,为陕州节度使。少帝石重贵即位,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性骄慢、暴虐,陕人苦之,召还京师。后从少帝至澶渊抵御契丹,以兵备汶阳,守麻家渡,未尝见敌。开运元年(944),复出为威胜军节度使。岁余,为曹州节度使(威信军),任内贪暴尤甚,久之,召还。三年(946)十二月,以契丹将张彦泽兵犯京师开封,夜遁,逾城东垣,坠沙濠溺死。
五代后晋宗室、将领。亦作石赟,字德和。后晋高祖石敬瑭堂弟。初补太原牙将。及石敬塘即位,任飞皇城使,累迁曹州防御使。天福五年(940),拜河阳三城节度使。岁余,徙镇保义,为陕州节度使。少帝石重贵即位,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性骄慢、暴虐,陕人苦之,召还京师。后从少帝至澶渊抵御契丹,以兵备汶阳,守麻家渡,未尝见敌。开运元年(944),复出为威胜军节度使。岁余,为曹州节度使(威信军),任内贪暴尤甚,久之,召还。三年(946)十二月,以契丹将张彦泽兵犯京师开封,夜遁,逾城东垣,坠沙濠溺死。
唐贞观十二年(638),吐蕃松赞干布以太宗李世民将弘化公主许配吐谷浑王诺曷钵,而谢绝己之请婚,乃吐谷浑从中离间所致,遂发兵进击吐谷浑,占据青海以南地区,尽取其资畜,迫吐谷浑遁走青海之北。不久,吐蕃撤兵
书名。清洪亮吉撰。清张之洞《书目答问》称16卷,未见传本。《清朝续文献通考·经籍考九》及《清史稿·艺文志二》有著录。丁晏《西夏书事》跋与民国胡玉缙《西夏纪》序都称此书未成。
清代六部侍郎。参见“阿礼哈昂邦”(1235页)。
民国年间新疆富商。乌孜别克族。原籍俄国塔什干。1917年携眷移住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在迪化开设德盛洋行。1933年曾参与组织新疆慈善会,参加“四一二政变”,并任临时省政府委员。1937年被盛世才以
清代满族女诗人。姓宁古塔氏。字如亭。学士巴克棠阿之女,嘉庆时礼部、吏部尚书铁保妻,以夫贵赏一品夫人,著有《如亭诗稿》2卷。
具有典型辽金风格的佛教寺院。在今山西大同城内。因位于城南,俗称南寺。始建于唐,时名开元寺,五代后晋初,改名大普恩寺。辽末保大二年(1122)毁于兵火,“楼阁飞为埃坌,堂殿聚为瓦砾,前者栋宇,所仅存者十
?—约1261元朝大臣。又译牙剌洼赤、牙鲁瓦赤、雅老瓦实。全名阿吉思·马合木·牙老瓦赤。花剌子模人。成吉思汗征服花刺子模后,约在1221—1222年,携子马思忽惕(麻速忽)从玉龙杰赤,投奔成吉思汗,进
明、清四川土司名。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因土官马氏内部争权,降黎州安抚司改置,治所在今汉源县北清溪镇。清初与大渡河千户所合并改设黎大千户所;另一部置黎州土百户。参见“黎州土百户”(2515页)。
即“术堵”(490页)。
①(?—1164)金代契丹起义军领袖。霿河猛安人。海陵王正隆六年(1161),因不愿应征从军,随撒入,移剌窝斡等举义反金,转战各地。世宗大定二年(1162)九月,移剌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