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州
①古县名。西汉惠帝四年(前191)置。在今宁夏灵武县北。东汉元初三年(116)汉将邓遵与羌人大战于此。 ②州名。北魏孝昌(525—527)中置,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西南,后废。唐初复置,天宝元年(742),改为灵武郡,乾元元年(758),复为灵州。时辖境相当今宁夏中卫、中宁以北地区。为朔方节度使治所。西夏时改为西平府,初都于此,又曾置翔庆监军司,元仍为灵州。明洪武十六年(1383),复改灵州所,移治今灵武县。清雍正二年(1724),复为灵州。1913年改为灵武县。
①古县名。西汉惠帝四年(前191)置。在今宁夏灵武县北。东汉元初三年(116)汉将邓遵与羌人大战于此。 ②州名。北魏孝昌(525—527)中置,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西南,后废。唐初复置,天宝元年(742),改为灵武郡,乾元元年(758),复为灵州。时辖境相当今宁夏中卫、中宁以北地区。为朔方节度使治所。西夏时改为西平府,初都于此,又曾置翔庆监军司,元仍为灵州。明洪武十六年(1383),复改灵州所,移治今灵武县。清雍正二年(1724),复为灵州。1913年改为灵武县。
古代蒙古社会禁忌之一。蒙古人素敬火,视之为幸福和财富的赐予者,是纯洁的象征,可祛除不祥,是每家每户的保护者,故视火为神圣,禁止用刀触火,用刀到锅中取肉,或在火旁用斧头砍物。认为这样火就不会熄灭,故凡违
明代蒙古职事名。蒙古语音译。从事侦探事务。王士琦※《三云筹俎考·夷语解说》云:“哈甲儿气,是熟知地名、道路之人,与向导、夜不收同”。
瑶族一支系。又称“盘古瑶”,以信奉始祖盘王而得名。由于从前妇女所戴帽子以木板制作,故又称“顶板瑶”。主要分布于桂东北、湘南、粤北和云南部分地区,是瑶族人口最多的一大支系。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瑶语支勉
?—1364元末云南大理总管段功妻。蒙古族。元宗室梁王女。惠宗至正二十三年(1363),万胜(明二)率红巾军攻入云南,梁王弃中庆(今昆明)逃威楚(今楚雄)。段功(白族)奉召率大理军助梁王败万胜,迫红巾
唐代回纥汗国特勤。唐文宗开成五年(840),以汗国为黠戛斯所破,㕎馺可汗被杀,汗牙部十三姓拥乌介特勤为可汗,偕特勤那颉啜、宰相赤心、仆固等率众走唐天德塞(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东北),谋内附
藏族部落名。在西藏索县境内。为哲蚌寺属部,由帕巴、尼巴、恰吾、索究、削巴、札仓诺玛等6个措哇组成。原属“霍尔王”,后供奉给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复由五世达赖转赐哲蚌寺。
前赵主刘曜谋臣。光初三年(320)六月,赵将解虎及长水校尉尹车结巴人首领句徐、厍(“厍”音“舍”)彭谋反,事觉,皆伏诛。巴众尽举兵,四山氐、羌、羯应之者30余万,关中大乱。子远时任光禄大夫,献“抚剿兼
唐末五代时南宁州领主之一。南宁州(今贵州惠水南)人。与都云(今贵州都匀)※尹怀昌分据南宁州。原为该部首领。后晋天福八年(943),以所部温那等18州归附楚王※马希范,因无官府,仅立牌于冈阜,略以恩威羁
吐蕃西市新城(今甘肃榆中北)首领。西夏毅宗拱化元年(1063),因宋攻掠,以西市城及兰州一带土地降夏。毅宗妻以宗室女,封驸马。四年,夏升西市新城为保泰军,任统军,受命镇守。后暗通宋朝,奏报军情。大安七
书名。两广滇黔民族志。1卷。清赵翼(1727—1814,字云崧,号欧北,江苏阳湖,今武进人,汉族)撰。为作者宦游两广滇黔的见闻杂记,中多涉及西南各省少数民族,重点是壮、布依、彝、傣族社会习俗。作者对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