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里骨
见“耶律涅鲁古”(1327页)。
见“耶律涅鲁古”(1327页)。
见“雪山党项”(2036页)。
内蒙古地区寺庙名。乾隆九年(1744)建。位于内蒙古萨拉齐之东。嘉庆三年(1798),因遭雷击起火被毁。十一年(1806),重建。经堂、佛殿墙壁,皆为磨砖对缝的精工建筑,大殿门楣悬有藏、蒙、汉三体文字
?—1670清朝将领。又作托博克。蒙古族。土默特部人。博尔济吉特氏。居归化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隶博硕克图汗。察哈尔部林丹汗攻占土默特后,遂归属察哈尔。天聪六年(1632),清军征察哈尔,林丹汗西
即“喀尔喀法典”(2207页)。
见“席力图召”(1922页)。
契丹地名。又作鸳鸯泊。一说即今河北张北县西北安固里淖;一说今内蒙古集宁市东南黄旗海。是泊时有两水,多水禽,尤以鸳鸯为最多,故名。自辽圣宗统和二十年(1002)以后,帝多幸此春猎,就地处理国务。《辽史·
地名藏语音译。意为“土质良好之庄园”。亦称昔孜、桑主则、三竹节寨、夏雄甲姆。相传此庄园旧时属仁布宗管辖,称“昔卡桑珠则”;又传该地最初乃以寺庙为中心逐渐扩大形成,故又有“扎什伦布”之称。历为班禅额尔德
春秋时长狄的主要支系。简称“鄋”。一说为长狄的自称。孔子称其为防风氏(汪芒氏)后裔。周代北迁为鄋瞒,事详“长狄”(363页)。
1869—1930近代蒙古族民间诗人。内蒙古昭乌达盟巴林右旗查汗木仁人。出生于贫苦牧民家庭。因家境贫困,7岁被送入林东召当喇嘛,在寺内习经、干杂活,同时开始编唱“好来宝”,曾因讽刺活佛喇嘛,揭露其虚伪
唐代壮族摩崖石刻碑铭。唐韦敬辨撰。敬辨澄州(今广西上林县)人,壮族。为其任廖州(今广西上林等地)刺史时所撰。碑高164厘米,宽79厘米。碑文从右到左竖刻,凡24行,首行42字,末行32字,余为47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