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浩罕

浩罕

①国名。又作霍罕、敖罕、郭酣、蒿汉。位于中亚费尔干纳盆地。18世纪初年以前,受制于布哈拉汗国艾米尔。后乌兹别克“明”氏族额尔德尼伯克(1753—1770)势力扩大,遂置官自立,并占有浩罕、安集延、玛尔噶朗(前苏联乌兹别克共和国境内马尔格兰)、那木罕(前苏联乌兹别克共和国境内纳曼干)等4城市。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乘清军追击大小和卓木布拉呢敦、霍集占之机,遣使向清朝政府称臣纳贡。因地处东西交通孔道,经济发达,商业繁盛,商人遍及新疆南部各城,并取得各种贸易优惠,将内地茶叶、大黄、绸缎、布匹、陶瓷器等物转贩中亚和俄国,攫取巨额利润,国力渐强。为谋摆脱清朝政府羁縻,先是引兵进犯哈萨克、布鲁特(柯尔克孜族),并其牧地;继又扶植布拉呢敦后裔张格尔、玉素甫、倭里汗、布素鲁克等人,唆使其侵犯喀什噶尔(今喀什)、叶尔羌(今莎车)等地,屡为新疆祸患。同治四年(1865),因统治阶级内讧,北部被沙皇俄国占领。光绪二年(1876),国亡,被划为俄国费尔干纳省。居民信仰伊斯兰教。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②地名即“霍罕”(2548页)。

猜你喜欢

  • 慈宪皇后

    ?—1153金海陵王生母。大氏。渤海王室后裔。昊天之女。生于辽阳(今辽宁辽阳市)。金辽王完颜宗干次室,生海陵。与正室徒单氏“相得甚欢”。海陵成年后以其母与徒氏单有嫡庶之分,心常不安。海陵即位后,于天德

  • 承化寺

    黄帽派喇嘛庙。俗称“喇嘛库伦”。蒙古名“阿勒泰夏拉苏默”。位于今新疆阿勒泰县附近。清同治九年(1870),大喇嘛棍噶扎勒参主持兴建。有房30余间。盛时有喇嘛200余人。清季曾为西北地区抗俄斗争前哨阵地

  • 李成庆

    夏州党项羌首领。本姓拓跋氏,唐末夏州定难军节度使拓跋思恭子。思恭卒,曾暂由思恭弟李思谏任节度使,旋让职成庆,卒,思谏复任节度使。

  • 乌什直隶厅

    清代新疆官署名。光绪九年(1883)置。治所在今新疆乌什城。管理村庄28处、两驿站、13卡伦及布鲁特(今柯尔克孜族)2部游牧地。隶阿克苏道。副将驻扎。1913年改为县。居民主要信仰伊斯兰教。

  • 干木古

    纳西语音译。“干木”为女神“里底干木”的简称或尊称,“古”为“祭”,意为“祭祀干木女神”。汉称“狮子山会”、“朝拜狮子山会”。旧时云南宁蒗彝族自治县纳西族的传统民族节日。传说狮子山乃女神干木的化身。她

  • 哈剌千户所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所之一。亦作哈鲁所。永乐四年(1406)月设。

  • 五户丝

    见“科差”(1674页)、“丝料”(652页)。

  • 曲雕阿兰

    元代地名。又译阔帖兀阿阑,阔迭兀(额)阿剌勒。位于今蒙古国克鲁伦河上游、温都尔汗西南。成吉思汗大斡耳朵(宫帐)设此。太宗、宪宗、泰定帝即位大典在此举行。《元朝秘史》一书亦在此写成。

  • 象脚鼓舞

    傣族民间舞蹈。流行于云南西双版纳、德宏、耿马、孟连等地。多在节日或喜庆日于场院、草坪、坡地或大路旁表演。分为大鼓舞、中鼓舞、小鼓舞、集体舞等几种。可由1人、2人以至多人表演。舞者以左肩背鼓,左手扶住胸

  • 张凌翔

    ?—1864清末贵州回民起义首领。贵州盘县人。回族。出身贫苦农民家庭。幼习武术,为当地名拳师。咸丰八年(1858),因不堪恶霸及官府欺压,与马河图率大坡铺回民揭竿而起,攻占亦资孔城(盘县分县城)、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