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泸水起义

泸水起义

清乾隆年间云南傈僳族农民抗清斗争。乾隆十一年(1746),由于不堪忍受清朝官吏和防汛官兵的“恣意凌虐”以及云龙土知州段氏的压榨苛派,云南永昌府腾越厅(今腾冲县)秤戛、排把等寨傈僳族农民在弄更扒、密老五、欧傈僳等人领导下举行武装起义。滇西怒江江外阿昌族农民亦在其头人早可领导下起而响应,起义队伍迅速扩大,围攻片马、鱼洞等寨。清军联合当地土司武装进行镇压,义军恃险施放滚木擂石、标弩进行抵抗。不久弄更扒受诱骗被擒牺牲,起义失败。十一月底,江外阿昌族群众的斗争也在早可牺牲后失败。清廷镇压起义后,将原属傈僳族人民的田地强行划归白、彝土司,因而再次激起傈僳族人民的反抗。乾隆十三年(1748)初,秤戛、猛哦、雅别洛等地傈僳族人民在祝老四、枝花扒、黑得窝的领导下再次举行起义,焚毁鲁掌茶土司(彝族)的房屋及六库段土司(白族)的官署,占据新寨、练地等地,并向永昌府治挺进。清廷派重兵镇压。7月,祝老四等起义领导人先后牺牲,起义失败。

猜你喜欢

  • 中甸

    地名。即今云南中甸县。地跨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峡谷。唐吐蕃铁桥节度使地,宋为大理所辖,元属丽江路,明为丽江府地。清初土知府木氏降于吴三桂。康熙九年(1670),吴割其地赠达赖喇嘛,设喇嘛营官,始盛行

  • 乌鲁达

    鄂伦春语音译,意为狍皮被。因以狍皮制作得名。流行于今内蒙古、黑龙江省鄂伦春族地区。有两种:一为口袋形的,冬季外出狩猎用,入睡在里面不透风;一为敞开式的,形同棉被。双人的一般用7至9张狍皮,也有用10余

  • 镇守总兵府

    见“钦差镇守辽东地方总兵官”(1671页)。

  • 马当来

    佤语音译。解放前云南孟连海东一带佤族村寨共同耕作的土地。当地佤族随着铁刀、铁锄的广泛使用,大部分土地已作为份地分给各家长期占有,并以树桩或立石为界,但迄至解放前夕依然保留有若干由全村共同耕种的土地,每

  • 凤城满族抗捐税斗争

    辽宁凤城县满族人民的抗捐税斗争。光绪三十三年(1907),清奉天官府派税吏到凤城、岫岩、安东(今丹东市)等地丈量山荒地,征收苛重的山荒税,定百亩征交税银50两。农民无力支付,满族人伊品三、鲍化南、朗振

  • 大凉族

    党项部族名。一作大梁族,地在灵州(今宁夏灵武县)河外贺兰山以北。初归附党项拓跋部首领李继迁,后因隙迭相攻掠。宋真宗时(997—1022)特诏令使者邀部族兵讨李继迁。

  • 汉军枪营

    清代八旗汉军骁骑营中的鸟枪马甲置此。顺治(1644—1661)间,每逢春季即竖靶于41弓(量地弓,五尺为一弓)之地,令汉军鸟枪兵演习射击。康熙十二年(1673)定,每旗设一营,操练火器;每佐领增设鸟枪

  • 宇文恺

    555—612北周、隋朝大臣、营造学家。字安乐。朔方夏州(治今陕西靖边县东北白城子)人。其先为匈奴苗裔,后称鲜卑宇文氏。许国公※宇文贵子,杞国公※宇文忻弟。在周,以功臣子,年3岁,赐爵双泉伯,7岁,进

  • 阳关

    古地名。见《汉书·西域传》:西域“东则接汉,厄以玉门、阳关”。西汉置。因在玉门关南,南为阳,故名。为古代中原通向西域的门户之一,丝绸之路南道的起点。宋代以后,海运渐兴,丝绸之路日衰,阳关随之废圯。遗址

  • 噶丹巴·玛本索南杰波

    西藏噶丹巴族先民。又称米琼屯结。藏族。生于拉萨上游的林地。14世纪末15世纪初人。出自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大臣噶尔东赞家族,父噶德桑波在元代蔡巴万户长哀嘎多吉手下为官,后为帕竹政权乃溪卡宗本之侍从,旋任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