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沈馆录

沈馆录

书名。朝鲜人撰。7卷。记事起清崇德二年(1637)二月,迄顺治元年(1644)八月。载朝鲜世子李��被质于沈阳时所发生的各种事情。本书是《沈阳日记》、《沈阳状启》的简本,亦有二书所没有的内容。对研究满族初期的历史有参考价值。有《辽海丛书》本。

猜你喜欢

  • 捕鱼儿海子

    湖名。又称“捕鱼儿纳浯儿”。“纳浯儿”蒙古语意为“湖”。即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贝尔湖。《一统志》作“布雨尔湖”,《水道提纲》作“布伊尔湖”。有哈拉哈河汇入,乌尔逊河流出,面积约600余平方公里。环湖水草

  • 努固德

    ?—1757清代勇士。索伦人。隶镶白旗。乾隆二十年(1755),从宁夏将军和起驻巴里坤,因功赐号巴图鲁。后两年,从副都统额尔登额攻博罗齐时,英勇战死。

  • 吉松

    藏语音译,意为“王的扈卫”。旧时四川甘孜藏族地区地方基层组织头人。每乡人数不等,世袭。轮流负责掌管全乡政务,充当土司随从,每人每年约3个月,自备伙食,无报酬。每人从土司处领有1个或2个“兴卡”(即田庄

  • 祜巴勐

    16—17世纪傣族诗人、文学理论家。“祜巴”傣语意为“导师”,为小乘佛教僧侣中佛爷等级的称谓,“祜巴勐”意为“一方之大佛爷”。以此为笔名著有《论傣族诗歌》。以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论述了宇宙、地球和

  • 金峒安抚司

    元、明湖广土家族土司。元代置,参用土官任安抚使。明洪武四年(1371),归附,以覃耳毛充金峒安抚司(治今湖北咸丰县西北)安抚使。建文间废。永乐五年(1407)复设,命覃添贵为安抚使。宣德二年(1427

  • 圣彼得堡条约

    见“中俄改订条约” (300页)。

  • 二人台

    内蒙古西部地区的地方戏曲剧种。亦称“蒙古曲儿”。原由一旦一丑表演,故名。流行于内蒙古西部及临近的山西北部、河北张家口一带。是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小戏。由本地民间流行的爬山调与蒙古族及汉族民歌结合

  • 䩞鞢带

    契丹服饰,腰带。又作蹀躞带。《辽史·国语解》称:“䩞鞢带,武官束带也。”䩞䩞,指带上系佩物品。《仪卫志》记,契丹官朝服,“服紫窄袍,系䩞鞢带,以

  • 扎赉诺尔人头骨化石

    古人类化石。1933年起,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的扎赉诺尔先后出土15个人头骨化石,包括成年男女和幼儿的骨骸。其时间为旧石器时代末期至中石器时代初期,属于形成中的蒙古人种。具有明显的人工变形痕迹,是亚洲形成

  • 阿玛斯

    蒙古族祭火神的供品。蒙古语音译。古代蒙古族信仰萨满教,火神是其崇拜的神祗之一,故有祭火的传统习俗。自佛教传入蒙古后,祭火之俗不变,仅加入佛教内容或由喇嘛诵经祭火。阿玛斯是其传统祭火供品之一,以黄油和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