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汉藏语系

汉藏语系

按语言发生学分类法划分的语系之一。主要分布在中国,泰国、缅甸、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老挝、柬埔赛、越南、孟加拉等国也有分布。使用人口约13亿左右。包括近200种语言。这个语系通常分为:(1)汉语;(2)壮侗语族;(3)苗瑶语族;(4)藏缅语族4部分。在中国境内,汉语通常分北方、吴、湘、客家、赣、粤、闽南、闽北8大方言。苗瑶语族通常分苗、瑶两个语支。壮侗语族通常分壮傣、侗水、黎、仡央4个语支。藏缅语族通常分藏、景颇、彝、羌、缅5个语支。语音特点是每个音节都有固定的声调,声调有区别词汇意义的作用,有部分语言有区别语法意义的作用。汉语、壮侗语、苗瑶语声调有明显的对应关系,藏缅语族语言声调的产生晚于其他3个语族。有复辅音,但分布不平衡,有不少语言已经消失。存在复辅音的语言里复辅音有二合的,也有三合的,不同支系语言复辅音结合的规律有一定差别。元音有长短、松紧、鼻化非鼻化、卷舌非卷舌等特点。长短元音以带韵尾的主要元音分长短为主要特征,也有单元音分长短的现象。松紧元音主要分布在藏缅语族部分语言里,其来源往往与塞音韵尾的消失和声母部分清浊消失有关。复元音有二合和三合的两类,二合的又分前响和后响两类。不同支系的语言复元音的构成和多少有很大差别。辅音韵尾一般有-p、-t、-k和-m、-n、-η,部分藏缅语中还有-r、-l、-s,少数语言还有复辅音韵尾。辅音的韵尾呈简化和脱落趋势,部分语言的韵尾已完全脱落,韵尾脱落的先后顺序有一定的规律性,相同支系语言或方言韵尾脱落大体一致。音节结构最多有8个音素组成,最少是一个音素。语法特点是形态分布不平衡,多数语言语法意义主要靠虚词和词序,因此,划分词类的标准也是靠词在句子中的功能和词的结合规则。藏缅语族语言中的形态相对来说比其他3个语族要丰富,有不少语言保留了复杂的粘着形态和屈折形态。动词的人称、数、时态、体、态、式、趋向等语法范畴均用形态表达。不同类型的形态手段从多到少有一个明显的历史演变过程。重叠是汉藏语系各语言共有的形态手段,其差别不是有无,而是多少。重叠的意义千差万别,但最基本的意义是表示量的增加。量词是汉藏语系语言的特点之一,除藏缅语族量词发展不平衡外,其他3个语族量词都很丰富,作用较大。词汇特点是单音节的单纯词和多音的复合词是词汇的主体。藏缅语族中部分语言有丰富的带词头词尾的多音节词。复合词一般有并列、限制、支配、主谓等结构形式,其中以限制为最能产。有一定数量四音联绵词和象声词。非汉语的少数民族语言中都有一定数量的汉语借词。

猜你喜欢

  • 耶律大石

    1087—1143字重德。契丹人。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八世孙。西辽王朝创建者。辽天庆五年(1115)中进士,擢授翰林应奉,迁翰林承旨。契丹语以翰林为林牙,故称大石林牙。历任泰州、祥州刺史与辽兴军节度使。

  • 册府元龟

    书名。宋王钦若(962—1025)、杨亿(974—1024)主持编纂的史料性大型类书。1000卷。真宗景德二年(1005)起纂,大中祥符六年(1013)成书,历时8年。王钦若官至司空、同平章事;杨亿为

  • 那礼部

    唐代室韦诸部之一。所在众说不一,今多数人认为在今齐齐哈尔市西的雅鲁河与阿伦河之间,或说在雅鲁河流域,一说在今内蒙古鄂伦春族自治旗至乌兰浩特市一线与乌罗护部犬牙交错而居,旧有说在嫩江上游西岸支流喇(今作

  • 上都之战

    明朝与北元的一次战争。洪武元年(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明军北伐,包围元大都(今北京)。元惠宗(顺帝)※妥欢贴睦尔率宫室退居上都开平(在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伺机南下复取大都。二年春,明将

  • 十睑

    唐代南诏地方行政区划名。睑,又作��、赕、睒。《新唐书·南诏传》:“夷语睑若州”,十睑即十州。其名曰:云南睑、白崖睑(又称勃弄睑)、品澹睑、邆川睑、蒙舍睑、大釐睑(又称史睑

  • 阿武

    部分彝族的自称。他称孟武。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元阳、金平、弥勒、罗平、西畴、镇源、祥云等县。译见“彝族”(2594页)。

  • 吐谷浑国王

    北魏对吐谷浑王的封号。太和十六年(492),吐谷浑王※伏连筹遣世子贺鲁头朝魏,献方物,次年,孝文帝封以是号。

  • 元符河湟之役

    元符年间北宋进攻河湟唃厮啰政权的战争。元祐八年(1093)十月,宋哲宗亲政,次年4月改元绍圣,以示“绍述”(继承)神宗复河湟取西夏之遗志,遂以应接初立之吐蕃王子溪巴温和抚慰邈川(今青海乐都)附宋诸部首

  • 野咥

    见“乙失钵”(4页)。

  • 八立浑

    即“巴儿忽”(40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