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毛南族

毛南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原称“毛难族”,1986年6月国务院批准改今名。人口71968。主要分布在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的上南、下南两个乡境内,另有少部分散居在河池、南丹、都安、东兰等县(市)。其居住地区曾被称为“茅滩”、“茆滩”、“冒南”、“毛难”和“毛南”等等。与古代百越僚、伶有渊源关系。通用毛南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部分人兼通壮语或汉语、汉文。文化比较发达。解放前停留在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信仰阶段。少数人信仰基督教。从事农业生产,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大豆和薯类。东半部半石山区和西北部大石山区土质瘠瘦、缺水少肥,生产条件十分恶劣。石山区盛行菜牛饲养业,所产“毛南菜牛”肉嫩膘肥,肉质鲜美,远销港澳市场。石雕与竹编比较发达,竹编“顶长花”是精美高档工艺品。房屋属干栏式建筑风格。分龙节为传统民族节日,另外也欢度春节、端午、中元和中秋等汉族节日。与壮等其他民族通婚较为普遍。解放前社会经济处于封建地主经济发展阶段,保留有原始农村公社组织残余。舅权浓厚,盛行姑舅表婚,不落夫家等婚姻习俗。

猜你喜欢

  • 作业撒

    阿昌语音译,意为“拉婚”。旧时云南德宏阿昌族地区一种缔婚形式。解放前阿昌族青年男女恋爱自由,通过“串姑娘” (阿昌语称※“作涅勤”)往往物色上心爱的对象,当双方要求结合时,却遭父母反对,姑娘和小伙子约

  • 清安泰

    ?—1809清朝大臣。满洲镶黄旗人。姓费莫氏。乾隆四十六年(1781)进士,授刑部主事。历官员外郎、凉州知府等。五十八年(1793),官湖南衡永郴桂道。六十年,赴保靖等地抚辑苗众,以督饷功,赏戴花翎。

  • 中马之族

    见“纳马之族”(1271页)。

  • 素巴第

    ?—1650喀尔喀蒙古札萨克图汗。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六世孙,喀尔喀右翼长赉瑚尔子。袭父汗号,始称札萨克图汗,与土谢图汗衮布、车臣汗硕垒并称喀尔喀三汗。崇德三年(1638),谋掠归化城,清太

  • 大家伍

    见“家伍”(1947页)。

  • 小月氏

    古族名。参见“月氏”(373页)。

  • 蒙古角

    见“毕利”(755页)。

  • 迈玛达理汗

    ?—1842中亚浩罕汗国首领。又译玛达里、迈玛达里、买玛特·爱里、迈买底里。本名穆罕默德·阿里。乌兹别克族。道光二年(1822),兄爱玛尔汗卒,袭汗位。因年轻,政权为明巴什阿哈胡里、迈玛特习普里把持。

  • 火牌

    旧时官府在少数民族地区所出的告示牌。过去地方官巡视苗疆时,必先饬役荷牌前行,以告苗族群众,作迎接准备。官至,舁者舁,担者担,椎牛宰猪,以犒从者。迎来送往,各有一定例规。凡巡视官吏可不雇一夫一役,甚者聚

  • 李期

    314—338十六国时期成汉君主。334—338年在位。字世运。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县东南)巴人。※李雄第四子,庶出,被雄正妻任氏收养为子。聪慧好学,能属文,多才艺。初为建威将军、安东将军,曾奉父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