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格曼僜语

格曼僜语

我国自称格曼的僜人使用的一种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景颇语支。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林艺地区察隅县南端与印度接壤的地区,使用人口200多。以察隅县下察隅区巴安通乡穹村的格曼僜语为例,语音特点:有单辅音31个。塞音、塞擦音有清、浊、清送气3套,塞擦音有舌尖前、卷舌、舌面前3套。卷舌塞擦音主要出现在汉语或藏语借词中。有22个复辅音,分4类:一类是同部位的鼻音与送气塞音、塞擦音组成的5个复辅音;一类是双唇或舌根塞音和边音组成6个复辅音;一类是双唇或舌根塞音和卷舌半元音组成7个复辅音;再一类是4个三合复辅音。有6个单元音,17个复元音。复元音中二合的有13个,三合的4个。二合复元音以前响为主,共9个,由主要元音加i、u、щ韵尾构成。后响的4个,由介音i、u加主要元音构成。有7个节尾辅音:p、t、k、m、n、l、。有4个声调。区别词义的作用较大。语法特点:形态、虚词、语序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形态以粘附形式为主。词类有名词、数词、量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助词、连词、叹词10类。名词有复数和指小语法形式,用在名词后加助词表达。量词不丰富,数词可直接作句子成分,数词和量词连用时次序是量词在前,数词在后。人称代词有单数、双数和多数。指示代词可单独作句子成分。疑问代词可以重叠。重叠后表示多数。动词有人称、数、时态、体、态、式、方向等语法范畴。动词人称有一、二、三人称,数有单数、双数和多数,时态有将来、现在和过去,用加前缀、后缀及动词词根元辅音屈折变化等方式综合表达。体有进行和已行两种,用在动词词根加后缀的方式表达。态有使动和互动两种,也用在动词词根后缀表示。式有命令和祈使两种,均用后缀表示。动词的方向后缀有7个,分两组,一组为向心4个后缀,一组为离心3个后缀,分别表示行为动作的不同朝向。存在动词有类别范畴。形容词能重叠,重叠后表示程度的加深。结构助词有限制、施动、受动、工具、处所、比较、从由、定指等类,句法作用较大。句子的基本语序是主—宾—谓,名词、代词作定语放在中心词前,形容词、数词、数量词作定语在中心词后,状语在谓语前面。词汇特点:词汇中多音节词占多数。方位词较丰富,有一批名、动同形的词。构词词头很丰富,共有34个,也有一定数量的构词词尾,因此派生词在词汇中占的比例较大。复合词的结构有并列、主谓、支配、修饰等类。拟声词和四音联绵词都较丰富。借词主要来源于汉语和藏语,主要采用音译方式借入,也有少量意译词。

猜你喜欢

  • 转丁

    转户的人丁。详见“蕃汉转户”(2489页)。

  • 摆手舞

    土家族传统舞蹈。以摆动双手跳舞得名。是土家族地区广为流行的一种祭祀祖先的活动。每月农历正月初三至十五日间举行。有“大摆手”和“小摆手”之分,前者合数村寨联合举行,后者各村寨单独举办。舞蹈时,由一人敲打

  • 得利赢城

    参见“积利州”(1882页)。

  • 张俭成

    即“张建成”(1180页)。

  • 斯欧佳

    参见“阿沙”(1192页)。

  • 咬住

    北元大臣。蒙古族。元末,仕惠宗(顺帝),为御史中丞、左司员外郎、经历等职,后随顺帝北徙。洪武二十一年(1388)北元大汗脱古思帖木儿移营于捕鱼儿海(今贝尔湖)附近,奉命留守和林(今蒙古国哈尔和林)。寻

  • 车凌巴勒

    ?—1728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土谢图汗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土谢图汗※察珲多尔济第四子。初授一等台吉。康熙三十年(1691),随父朝觐,赐冠带、银币。五十年(1711),封札萨克

  • 郁久闾氏

    古代民族柔然贵族的姓氏。源于鲜卑。据《魏书》载,拓跋力微(?—277)之末,鲜卑拓跋贵族掠得一小奴,忘本姓名,其主以鲜卑语称之为木骨闾(意为首秃)。成年后,免奴为骑卒。拓跋猗卢(?—316)时,因获罪

  • 给伙

    即“格节”(1805页)。

  • 傣族家奴制度

    旧时云南西双版纳傣族社会有关家奴的规定:(1)凡负债者、盗窃者、诈骗者、身体不健康,劳动懒惰者、有罪行未解脱者,均不得接受为家奴。(2)大官员、头人的家奴,其居于农村的父母去世时,只能继承应得的一份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