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旺都特那木济勒

旺都特那木济勒

?—1898

清代蒙古王公。内蒙古卓索图盟喀喇沁右旗人,乌梁海氏。成吉思汗功臣者勒篾(济拉玛)后裔。色伯克多尔济子。同治七年(1868)袭郡王位,娶清皇族礼亲王之妹为福晋。任御前行走,在京值班,与清朝王公权贵往来甚密。生活奢侈,肆意凌虐属人。酷嗜京剧,斥巨资在王府偏院内修筑“燕贻堂”戏楼,聘京戏教师,选旗内子弟学艺唱戏,稍不如意,动辄痛笞。笃信喇嘛教。每日清晨念一遍藏语经卷,念经时持法器叩打近侍头部。进餐时也常责打侍餐的奴婢。重视子弟教育,其子贡桑诺尔布6岁时,即聘山东名儒丁锦堂教读,请喇嘛喀喇沁中旗蒙文学者伊成贤教习蒙、满文,对功课督责甚严。爱好作诗,撰有《如许斋诗集》稿。光绪二十四年(1898)四月病死,次年长子贡桑诺尔布承袭。

猜你喜欢

  • 西招图略

    书名。清代西藏地方志书。驻藏大臣松筠撰。1卷。成书于嘉庆三年(1798)。道光二十七年(1847)重刻。资料多系著者任驻藏大臣期间亲巡边徼所得。全书共28题(一说27题),分别叙述安边、抚藩、戒怒、遏

  • 脱晦气

    满族旧时习俗。流行于东北及京师地区。限于妇女参加,一般在每年夏历正月十五日或十六日举行。届时妇女结伙出游,充街塞巷,或步平沙或走桥,谓之“走百病”或“消百病”,意在甩掉疾病。又联袂打滚,谓之“脱晦气”

  • 碗布台吉

    见“鄂木布达赉”(2054页)。

  • 茅戎

    古族名。戎的一支。又作贸戎。一说分布于山西平陆,一说在河南修武。周定王十七年(前590),周师背盟来伐,被击败于徐吾氏。

  • 靖端长公主

    1628—1686清公主。满族。爱新觉罗氏。太宗※皇太极第三女,孝端文皇后所生。初封固伦公主。崇德四年(1639)正月,下嫁孝庄文皇后兄子蒙古科尔沁部奇塔特。八年(1643),赐固伦额驸仪仗。顺治六年

  • 孜恰

    藏语音译,又称“车德勒空”。原西藏地方政府两大管理机构拉哈和孜恰中的孜恰,设在布达拉宫,主管发放贷款和为达赖喇嘛及时收支财物等事务。其收入来源,是经营部分庄园、牧场,收取高利货利息等,设僧官两名作总管

  • 韦敬办

    唐代广西土官,岭南道澄州(治今广西上林县南)人。出身澄州豪酋之家,好读书,颇精文辞。曾任澄州无虞县(今上林县境)令,至今犹存其所写的《六合坚固大宅颂》和《智诚洞碑》两篇碑文,内容丰富,是研究唐代该地区

  • 民族关系

    不同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互相交往中所产生的关系。在阶级社会中,既有友好往来,互通有无的一面,又有民族歧视、压迫、掠夺的一面。前者主要发生在各民族人民间,后者则主要体现在剥削阶级集团

  • 咱雅班第达呼图克图二世

    见“罗布桑达克”(1421页)

  • 江孜商埠

    西藏江孜地方开设通商市场。光绪三十年(1904),据英侵略军胁迫西藏地方政府订立之非法《拉萨条约》开设,暂不收税,英商民于此享有与亚东同样之特权,派商务委员,设立机构。三十二年(1906),英派卧克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