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旗余地

旗余地

旗地红册内所载的余地。清代诸如存留、丈余、旗退、绝户等项旗地的总称。入关初以圈地分给旗人而尚有存留,八旗、内务府等机构陆续清丈出来的余地,丁缺之户退交公中之地,驻防旗人交出在京所受之地,户绝而又无人承管之地,旗人为公中新垦之地等,不属旗人私产,皆充作公中机动之用,是为旗余地。若旗人(如新满洲)来京当差,其应得地亩皆于此内拨给。畿辅、盛京等地马厂,其老圈四至大大超出实际放牧范围,多余荒废场所,亦称旗余地,听任有司动拨。嘉庆(1796—1820)中,奉天共有旗余地18000余顷,约占旗地总额八分之一。乾隆(1736—1795)中,京师用赎回民典旗地充为八旗公产,此后来京当差的旗人,不分给旗地,每年也同在京旗人领取一份相应的地租银。由于旗地之普遍充作公产,旗人自行管业者只是少数,如京师此名目便不复存在。

猜你喜欢

  • 喀尔喀土谢图汗部左翼右末旗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当阿尔泰军台之东。东接车臣汗部右翼中旗,西至布拉斡搜吉,南达什硼陀罗海,北抵本部中右旗及中右末旗。有佐领5。会盟于汗阿林盟。郡王固鲁什喜从子开木楚克,康熙二十七年(1688)率属

  • 图合木起义

    清末蒙古族反封建起义。光绪二十六年(1900)秋,内蒙古哲里木盟科右前旗图合木一带蒙古群众在刚布、桑布兄弟领导下,发动反抗札萨克王公封建统治的武装起义。时俄军入侵东北,清军纷纷溃散,起义群众从溃败的清

  • 达格

    独龙语音译,意为“作了记号,有了主人的土地”。详见“号地”(550页)。

  • 阿木苏

    蒙古族食用的什锦粥。流行于内蒙古昭乌达盟地区。其制法是将稀奶油倒入锅里烧开,加一定的水,待水烧开后,加适量酸奶、红糖、盐和米,以文火熬煮,煮好后加黄油搅拌即成什锦稠粥,味道鲜美可口。一般用来祭神、祭佛

  • 各和

    云南元阳哈尼族间一种互称。参见“哈尼族”(1633页)。

  • 拓跋祯

    北魏宗室。鲜卑拓跋氏。代王※拓跋什翼犍玄孙,都官尚书幹之子。有胆识,善骑射,通诸方语。太武帝时为司卫监,从征柔然,以计胜敌。孝文帝初,赐爵沛郡公,后拜南豫州刺史。计降大胡山蛮,淮南之人相率投附者3千余

  • 奚回离不

    见“回离保”(781页)。

  • 蒙药正典

    书名。又作《蒙药本草从新》,藏文名《斋萨日密格占》。蒙古药学著作。19世纪内蒙古奈曼旗蒙古族学家占巴拉多尔济用藏文写成。284叶,木刻本。是一部系统整理、总结蒙古药学,并充分吸收兄弟民族药学成果的药典

  • 承玄

    北凉太祖武宣王沮渠蒙逊年号。428—431年,凡4年。

  • 李仁礼

    西夏宗室,党项族。惠宗时大臣李景思子。通蕃汉文字,有才思,善歌咏。始任秘书监,继擢河南转运使。元德二年(1120)十一月,以先世功晋舒王。在韦州任监军时,因私受吏民钱财,受其兄李仁忠遗书责之,勉以为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