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新疆屯田

新疆屯田

清代开发新疆的措施。新疆古称西域,自西汉以来历代都有屯田,但规模均不及清代。清屯政创设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乾隆二十四年(1759)清军统一天山南北后,始大规模兴屯。垦区遍及天山南北,尤以天山北路最盛,曾先后置兵屯、民屯、犯屯、回屯和旗屯5种。兵屯指绿营兵屯田,初仅推行于天山北路,后渐及南路;计每兵授田20亩,官给牛具、种籽,每岁纳粮12至18石不等。民屯又称户屯,系内地移居新疆之回、汉民屯田,乾隆二十六年(1761)置,按户授田,官府借给籽种牛具,每亩纳银5分或细粮8升。犯屯又称遣屯,乾隆二十一年(1756)创置;每犯给田12亩,按兵屯之半配给牛具、种籽,每岁纳粮6石。回屯指维吾尔族农民之屯田,乾隆二十五年(1760)创置,由官府发给籽种农具,按户、种授田、每户每年种大麦、小麦各1石,谷5斗,秋后纳粮16石6斗6升。旗屯即入旗兵之屯田,嘉庆七年(1802)创置;每兵分地30—40亩,由官府借给牛具籽种,使自耕自食。各类屯田是清朝政府为开发新疆地区的经济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不仅对新疆农业生产的发展起了重要促进作用,对手工业、畜牧业生产的进步、边防的巩固也有巨大意义。

猜你喜欢

  • 火都赤

    元代蒙古官名。又译“和塔齐”。“火都”或“豁脱”,今译“浩特”,蒙古语意为“城”,“赤”意为“司事人”。《元史语解》释为“司城人”。如蒙古将领也速答儿初以属行枢密院火都赤之职习兵事。

  • 补勒

    清初武官。蒙古镶黄旗人。噶齐特氏。世居罗豁迈兰地方。崇德七年(1642),随军围明锦州,以步战两次攻入敌营。八年,随大将军贝勒阿巴泰征明,用云梯攻临清州,奋勇先登,遂克其城,因功赐“巴图鲁”号,授牛录

  • 碾伯

    见“乐都”(611页)。

  • 火鲁火孙

    见“和礼霍孙”(1448页)。

  • 阿旺班贡

    清代西藏地方官员。藏族。原系六世达赖仓央嘉措之内侍。康熙五十五年(1716),被七世达赖格桑嘉措委为襄佐。后奉达赖喇嘛遣进京贺年。自此,每年选派堪布、昂��各1员,于年底入

  • 廪君

    传说中的古代巴人首领。名务相。相传其地有五姓:巴、樊、瞫、相、郑,皆出于武落钟离山(在今湖北长阳县境)。其山有赤黑2穴,巴氏之子生于赤穴,余四姓皆生于黑穴。未有君长,俱事鬼神,乃共掷剑于石穴,相约能中

  • 青泥浦

    古地名。故址为今辽宁大连市西南小平岛。因此处海底是淤泥及硬泥而得名。是唐与渤海水路来往必经之地。

  • 新民厅

    见“新民府”(2376页)。

  • 同仁

    县名。1931年由循化县析置。在今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北部,邻近甘肃省。汉唐以来为西羌、吐谷浑、吐蕃属地。唐初,置羁縻府州。五代至宋,为温末与唃厮啰活动之地。元为宣政院辖地。明清为汉、藏、土、保安等族

  • 山花碑

    著名白文石碑。全称《词记山花·咏苍洱境》。因以白族“七七七五”式“山花体”写成,故名。立于明代景泰元年(1450),原镶嵌于云南大理喜洲圣源寺观音殿壁柱间,现存大理文化馆。质系大理石,碑高110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