捞龙卵
朝鲜族民间传统岁时习俗。亦称“捞龙子”。流行于延边等地区。现在,此俗已消失。据朝鲜李朝洪锡谟《东国岁时记》上元条载,正月十四日夜,“待鸡鸣,家家持瓢争先汲井华水,谓之捞龙卵”,李朝金迈淳《洌阳岁时记》正月条亦载,正月十五日“凌晨,汲井华水一器,谓之捞龙子”。所谓“华水”指含有“龙卵”之井水而言。传说在龙日(夏历正月第一个辰日)的前一天晚上,龙从天而降,并排卵于井水之中,先汲此井水者被认为其家可交鸿运。故其俗先汲者置草叶于井水中,以示龙卵被捞,并占其农功,以祈年内丰足。
朝鲜族民间传统岁时习俗。亦称“捞龙子”。流行于延边等地区。现在,此俗已消失。据朝鲜李朝洪锡谟《东国岁时记》上元条载,正月十四日夜,“待鸡鸣,家家持瓢争先汲井华水,谓之捞龙卵”,李朝金迈淳《洌阳岁时记》正月条亦载,正月十五日“凌晨,汲井华水一器,谓之捞龙子”。所谓“华水”指含有“龙卵”之井水而言。传说在龙日(夏历正月第一个辰日)的前一天晚上,龙从天而降,并排卵于井水之中,先汲此井水者被认为其家可交鸿运。故其俗先汲者置草叶于井水中,以示龙卵被捞,并占其农功,以祈年内丰足。
即“内佐领”(307页)。
1556—1603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黑帽系第九世活佛。藏族。生于康地金沙江流域的哲雪。明嘉靖四十年(1561),6岁即被送至粗浦寺学习。曾应云南木土司邀请,出访丽江纳西族地区。历访噶玛贡寺、绛秋林寺,
党项羌拓跋部首领。原居于今青海省东南,四川松潘以西。隋开皇五年(585)率部族至旭州(今甘肃临潭境)内附,授大将军。十六年(596)叛攻会州(今四川茂汶),隋朝征发陇西兵讨击,复请降,愿为臣属,遣子弟
一种夜间祭祖仪式。鄂伦春语音译,“阿娇如”,意为“祖先”;“都洛布尔”为“夜间祭祀”之意,故名。流行于今内蒙古、黑龙江省鄂伦春族地区。鄂伦春人过去信萨奉满教,相信人死后能成神,称为“阿娇如博如坎”(祖
简称“蒙古文化促进会”。1940年在延安成立。吴玉章任会长,林伯渠、李富春、阿拉腾札布为理事。主要任务为团结蒙古民族抗日,主张实现民族平等,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分裂,研究和介绍蒙古民族文化及革命事迹等。
傈僳语音译,或称“妈打时”,意为“竹氏族”。旧时云南怒江地区傈僳族氏族图腾名称之一。以竹子为其氏族图腾。传说竹氏族系出生于竹筒,号称“竹王”,其后裔即成为竹氏族。竹氏族成员把“竹”作为自己的姓氏。至现
辽宋关系中的一个显目事件。杨业,一名继业,宋麟州(今陕西神木北)人,累官云州观察使,判郑州,知代州。既勇且谋,屡建战功,人称“杨无敌”。能与士卒共甘苦,为政简易,深得军民爱戴。雍熙三年(辽圣宗统和四年
参见“宣徽院”(1747页)。
渤海王国大臣。官至公卿。宣王大仁秀时被遣入唐京师学习古今制度,三年业成,唐大和七年(833)正月,随渤海朝唐使高宝英归国。入仕。唐咸通元年(日本贞观二年,860)冬,奉大虔晃遣,率105人聘日,并吊日
?—1700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土谢图汗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固山贝子※锡布推哈坦巴图尔弟。康熙三十年(1691),率众归附清朝。三十五年(1696),随康熙帝征准噶尔部噶尔丹,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