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雹
拉祜语音译,意为“一筒”。解放前云南澜沧县拉祜族地区一种量器。相当于汉族的2升。5筒为1斗,1斗约为6.5公斤。
拉祜语音译,意为“一筒”。解放前云南澜沧县拉祜族地区一种量器。相当于汉族的2升。5筒为1斗,1斗约为6.5公斤。
详见“恰域万户”(1725页)。
见“耶律李胡”(1312页)。
古族名。今傣族部分先民在唐代的自称。始见于唐·樊绰《蛮书》。属“白衣”的一部分。分布在今云南红河流域与越南莱州北部一带。俗善养牛马,与汉区贸易。明代地方志中又写作“歹摩”,即“傣勐”的同音异写。近代云
见“兀慎”(107页)。
北周、隋朝大臣。河南洛阳人。鲜卑元氏(拓拔氏)。魏濮阳王元顺孙,武陵王元雄子。少英果,多武艺,为周齐王宇文宪所赏识。引置左右,数从征,官至大将军。后被杨坚委以心腹,入侍卫。曾随坚赴周赵王宇文招之宴,护
部族名。满语意为“狂野之人”。又作巴拉玛,巴懒尼雅玛。先世为明代女真人,原居拉林河、阿什河,蚂延河及第一松花江一带。清太祖努尔哈赤起兵,为躲避兵役,纷纷逃入深山,集聚在张广才岭西麓定居。不入旗籍。旗人
清代官名。满语汉译。初称代子,清太宗天聪八年(1634),改为“骁骑校”,是佐领的副手,协助管理本佐领事务,终清一代不改。参见“拨什库”(1377页)和“骁骑校”(1782页)。
1571—1640明末青海高僧。藏族。系塘让寺修建者。20岁赴卫地求学,获得林赛噶居学位。29岁任哲蚌寺之嘉哇喇嘛。34岁回到多麦地区。万历四十七年(1619),按四世班禅罗桑却吉坚赞法旨和赐予之寺院
又作“宗喀十八区”,指今青海宗喀地区之湟水流域。此称始见于唐末。时吐蕃政权崩溃,王族四散,末代赞普达磨之重孙辈赤德逃至多康,遂将“宗喀十八区”等多麦地方亦纳入其统治区域,故此系又称“多麦王系”。其子坚
官名。清太祖努尔哈赤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创建八旗组织时设,初名甲喇额真(满语汉译)。其制:每300人为1牛录,5牛录为1甲喇,统领官称甲喇额真,隶属于固山额真(汉名称都统)。后金天命五年(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