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布顿佛教史

布顿佛教史

书名。藏文佛学古典名著。又作《布敦佛教史》。全称《善逝教法源流大宝藏论》,别译称《佛教史大宝藏论》、《善逝教法史》、《布顿佛教史》等。布顿·仁钦朱(1290—1364)著。成书于元至治二年(1322)。全书共分四品:(1)讲说与听闻之理:对佛教教法理论作纲要性论证,解释其性能,辨析其修习,以揭示其内涵;(2)总说佛法出现于世间情形:阐明教法形成之理,叙述释迦牟尼之降生、出家、得道、涅槃等12种事业之史实;(3)吐蕃宏传教法之情形:简述佛教入吐蕃之后,历经三朝赞普(王)宏扬广为传播建立佛、法、僧三宝之前宏期,及达磨赞普毁法后又经上路、下路传入之后宏期经过;(4)显密法典分类目录:依据吐蕃、内地、于阗、印度等地诸大德译师之译著与论述,将前、后宏期之经、论目录5种加以增补编排成专章。作者为乌思藏著名学者,藏传佛教布鲁派(又称夏鲁派)之创始人,曾应乌思前藏地区搽里八万户长贡噶多吉之请,协助编定大藏经甘珠尔部目录,世称“蔡巴目录”,后据后藏地区纳塘寺所藏经典编成大藏经《丹珠尔》部目录,世称“布顿目录”。是为后世刊行藏文大藏经之定本。毕生著述200余部,传世之《布顿全集》共刊26帙,本书刊于第24帙,拉萨版共212页。作者著写此书缘起中订立四总纲:阐明闻、说正法之功德;阐明所闻、说之教法;如何闻、说及修习方法;所修教法源流。为最早论述佛家宗旨、宏传、教义之权威专著,尤以所附诸译师大德人名及佛典目录,备受国内外佛学界重视。近年有藏文排印本及汉文译本问世。国外有英译本。

猜你喜欢

  • 佛阿拉

    地名。又作费阿拉。满语音译,“佛”意为“旧”,“阿拉”意为“平岗”,合译为“旧平岗”。在今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东南二道河村南山岗。辖境东临鸡鸣山,南界哈尔萨山,西达烟筒山接连凤凰岭。明万历十五年

  • 肃王

    元朝封爵。为诸王最高等级封号之一,授兽纽金印。天历二年(1329),拔都曾孙宽彻受封。

  • 盘头髻

    清代至民国时满族中年以上妇女的一种传统发式。一称盘盘髻儿。主要流行于东北、北方地区。其发式、梳发于脑顶或偏脑后,挽发二三匝,盘成一髻,髻心隆起,中贯以簪,故名。民国后,逐渐改为盘于脑后,直至剪发。

  • 秃忽鲁

    ?—约1328元朝大臣。又译秃鲁。蒙古克烈氏。湖广行省左丞相※也先不花次子。历任宗正府也可扎鲁花赤(大断事官)、中书右丞、司徒。武宗至大元年(1308),知枢密院事。二年,授中书左丞相。仁宗皇庆二年(

  • 安定王

    元朝封爵。为诸王第三等级封号之一,授驼纽金印。皇庆二年(1313),成吉思汗第六子阔列坚后裔脱欢始受封,其子朵儿只班袭封。

  • 盘护

    见“槃瓠”(2457页)。

  • 皇朝藩属舆地丛书

    书名。清末成书,编者佚名。28种,141卷。以经世致用为宗旨,汇辑边疆史地专著,尤着重辑录被沙俄、英国等侵略和觊觎地区的有关之作。以清代为范围,间亦辑入清代以前的著作。清人有关重要著述如黄沛翘的《西藏

  • 和硕特北右翼旗

    清代外札萨克旗之一。俗称宗贝子旗。雍正三年(1725)置。和硕特台吉瑚鲁木什曾孙固山贝子车凌敦多布族裔。以丹巴为札萨克,掌旗务。下分设佐领6。归西宁办事大臣管辖。四十七年(1782),赐世袭。牧地在青

  • 武纳格

    ?—1635后金将领。博尔济吉特氏。蒙古正白旗人。其先出自蒙古,居叶赫。初率72人投努尔哈赤。有勇略,通蒙、汉文,赐号“巴克什”。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从征乌喇部,以功授三等副将。天命十一年(1

  • 玉素甫·哈斯·哈吉甫

    见“福乐智慧”(24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