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布顿·仁钦朱

布顿·仁钦朱

1290—1364

元代乌思藏著名学者,藏传佛教布鲁派(亦称夏鲁派)创始人。一作布敦,元代文献作卜思端。藏地方之夏卜麦人。幼年在当地出家,从噶举教派上师学法,取得成就,更兼学噶当教派、萨迦教派等显密教法,为时人所重。被夏鲁寺僧迎请为寺主,收徒传法,因能融汇贯通藏传佛教各派之精华,故被称为布鲁派(意为布顿所传教法),而以夏鲁寺为此派之主寺,故亦称为夏鲁派。曾参与整理邻近纳塘寺收藏之“甘珠尔”、“丹珠尔”两大部类藏文佛经典籍论著,并编目。元末,受乌思地方(今前藏)搽里八万户(亦作蔡巴万户)公哥多吉迎请,协助勘定大藏经“甘珠尔”部目录,世称“蔡巴目录”。元统二年(1334),又亲自勘定大藏经“丹珠尔”部目录,世称“布顿目录”。此后藏文大藏经各地刊本皆以此两部目录为准。毕生从事佛学研究,授徒传法,著书立说,元顺帝遣使往召,固辞不就。一生著述甚丰,流传于世刊有26帙,收入200余种。其中,至治二年(1322)成书的《善逝教法源流》(一作《佛说大宝藏论》,通称《布顿佛教史》),为藏传佛教史早期著作之一,后世著史援其体例。卒,夏鲁寺曾觅得转世灵童以继承其宗,然以藏地不靖,夏鲁万户衰弱,该教派因得不到世俗领主的支持,遂渐与其它教派合流,逐渐衰落不传。

猜你喜欢

  • 拉萨关帝庙碑

    碑铭。清驻藏官员关于修建关帝庙的碑刻。拉萨有关帝庙2。一建于拉萨郊外札什城南驻藏大臣衙门前,并立碑,后因衙署易址,庙毁,碑移大昭寺。及驻藏大臣和琳赴任,复重葺庙宇,撰文立碑为记。乾隆五十七年(1792

  • 耶律敌猎

    ?—952辽初将领。又作敌烈。字乌辇。契丹族。六院夷离堇耶律术不鲁子。少时多谋略。世宗天禄元年(947)入仕,任群牧都林牙。五年(951)九月,国中发生军乱,泰宁王耶律察割纠合燕王耶律牒蜡、皮室军详稳

  • 月鲁帖木儿

    ①(?—1329)元朝宗王。又译月鲁铁木儿。蒙古孛儿只斤氏。成吉思汗弟※合撒儿五世孙。仁宗延祐六年(1319)封恩王。泰定三年(1326)嗣齐王位。封地在也里古纳河(今额尔古纳河)、海剌尔河(今海拉尔

  • 马古泉

    1860—1938近代伊斯兰教经师。字本廉。四川成都人。回族。幼承家学,及长从云南著名经师普洱马(寿德),学习天方经典名著。及经史、诸子百家。光绪二十一年(1895)被聘为皇城寺教长及开学阿訇,任职4

  • 玛木特·额敏

    ?—1597托钵僧。又称伊禅卡兰。新疆伊斯兰教白山派和卓祖。和卓※玛哈图木·阿杂木长子。原籍中亚撒马尔罕达合比德村人。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左右,继袭父位。相传早年为与弟伊斯哈克·瓦里争夺教派领导

  • 白羊骨

    见“布扬骨”(464页)。

  • 布扬骨

    ?—1619明代海西女真叶赫部首领。又作布扬古、白羊骨。女真族(一说为女真化蒙古人)。纳喇氏(原土默特氏)。塔里木卫叶赫部始祖胜根打喇汉六世孙,※卜寨长子。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嗣为贝勒,与※锦

  • 真理的人门

    书名。又名《真理的献礼》。宣扬伊斯兰教义的长诗。玉格乃克盲诗人阿赫马德(又译阿合买提)居喀什噶尔(今新疆喀什市)时撰。连同题跋诗共500余行。12世纪末或13世纪初成书,并以此诗献给当时喀什噶尔异密(

  • 吉美坚赞

    1773—1850清代甘肃拉卜楞寺第26六任堪布。藏族。出生于泽云地方阿秀达参部所属赛曲玛部落。4岁由嘉木样二世受居士戒,并命名。7岁被迎至拉卜楞寺坐床。12岁进卡加寺经院。16岁入拉卜楞寺大法堂,聆

  • 美孚黎

    黎族一支系。分布在今海南省西部一些丘陵地带,以旱地农业为主。过去男女皆髻发在后,均穿耳带环和带项饰。男穿左右两幅制成的短裙,故俗称“穿裙黎”;妇女穿过膝长裙。有纹身习俗:男子在身上或四肢剌纹;女子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