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河北蒙古军大都督府
元地方蒙古军指挥机构。辖左、右手万户府、拔都万户府、哈答万户府、蒙古回回水军万户府、玘都哥万户府。掌各万户府境内军民科差征发,及统率调遣军马等事。前身为统军司都元帅府、蒙古军都万户府。天历二年(1329)以山东河北蒙古军都万户府改置。秩从二品,置大都督3员,同知、副使各1员。
元地方蒙古军指挥机构。辖左、右手万户府、拔都万户府、哈答万户府、蒙古回回水军万户府、玘都哥万户府。掌各万户府境内军民科差征发,及统率调遣军马等事。前身为统军司都元帅府、蒙古军都万户府。天历二年(1329)以山东河北蒙古军都万户府改置。秩从二品,置大都督3员,同知、副使各1员。
绥远地区蒙汉军民抗击日伪侵略军的战役之一。伪蒙古军政府成立后,日本侵略者在锡林郭勒、察哈尔2盟建立了殖民统治,曾于1936年11月,以察哈尔为基地,发动全面侵绥战争,德王(德穆楚克栋鲁普)派伪蒙军一部
1902—1961伊斯兰学者、阿拉伯文书法家。字国彝。山东济南市西关人。回族。幼随祖父金士毅在新疆乌鲁木齐,攻读阿拉伯文经典及汉文。1928年赴上海,就读于伊斯兰师范学校。得著名阿訇达浦生之教诲和关怀
一作也克吉儿。元代党项(唐兀)人。右丞相乞台普济之子。年22从元武宗于北庭,以勇武著称。武宗即位,授资德大夫、同知枢密院事,唐兀卫亲军都指挥使,又进知枢密院事。至大元年(1308)兼仁虞院使,拜御史大
?—1457明朝文臣。字廷圭。回族。福建闽县人。祖籍西域。元代著名诗人萨都刺后裔。宣德五年(1430)进士,为翰林院庶吉士。为人耿介持正,学有源委,授编修,预修《仁宗实录》,升礼部右侍郎。
拉祜族神话传说中的创世祖先,见“扎底”(190页)。
清和民国初期鄂伦春族以※“乌力楞”或※“安嘎(一作阿那格)”为单位出远猎时所设的炊事员。鄂伦春语音译,一作吐嘎钦、吐嘎辛、土阿钦。由众人推举或“塔坦达”(狩猎长或氏族长)指定,一般由年轻、视力不佳、狩
即“忽汗海”(1488页)。
参见“正道周报”(480页)。
山名。即支莫挚山。位于中国、不丹、锡金边界。光绪十六年(1890),中英签订的《中英会议藏印条约八款》第一款规定此山山顶为西藏与哲孟雄(锡金)的分界线。
明代藏区部落名。属西宁卫。其地在今青海贵德境。永乐六年(1408),首领锁南监藏入朝贡马,赐以钞、币、袭衣等。宣德十年(1435),其地荒歉,西宁卫发官仓给与谷种。后,依明例屡入朝贡马以获取回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