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

①一般指多民族国家里人口居于少数的民族,有的国家系对外来移民的称谓,有的国家还指种族。 ②中国对人口比汉族处于少数的民族的称谓。中国民族众多,有史以来华夏——汉族人口就占大多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通过民族识别,中央政府于20世纪50年代确认了汉族和38个少数民族,60年代确认16个少数民族,70年代确认1个少数民族,迄今为止,共确认55个少数民族。据1990年人口普查,少数民族人口为91200314人,占全国人口的8.04%,其中人口最多的为壮族,有1548万多人,100万人口以上的有满、回、苗、维吾尔、彝、土家、蒙古、藏、布依、侗、瑶、朝鲜、白、哈尼、哈萨克、黎、傣等17个民族,人口在100万以下,10万以上的有畲、傈僳、仡佬、拉祜、东乡、佤、水、纳西、羌、土、锡伯、仫佬、柯尔克孜、达斡尔、景颇等15个民族,人口在10万以下的有撒拉、布朗、毛南、塔吉克、普米、阿昌、怒、鄂温克、京、基诺、德昂、乌孜别克、俄罗斯、裕固、保安、门巴、鄂伦春、独龙、塔塔尔、赫哲、高山、珞巴等22个民族。少数民族有悠久的历史,为缔造伟大祖国、创造中国古代光辉灿烂的文化作出过重要贡献,他们与汉族共同斗争,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少数民族大多分布在边疆地区。有20多个少数民族与国外相同民族毗邻而居。蒙古、藏、哈萨克等一些少数民族以经营畜牧业为主,中国五大牧区都在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十分富饶,尤以森林业、畜牧业和多种地下矿藏的资源丰富而著称。解放初,相当一部分少数民族社会还处于保留有浓厚原始公社残余或奴隶制或农奴制的社会发展阶段。一部分已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很多少数民族普遍地信仰多种宗教,回、维吾尔等10个少数民族基本上全民信仰伊斯兰教;藏、土、门巴等一些民族基本上全民信仰藏传佛教。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实现民族平等,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建立5个相当于省级的民族自治区,相当于地区级的30个民族自治州和相当于县级的124个自治县。已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民族有45个,民族自治地方的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64%,另有散杂地区建立了1500多个民族乡。新中国建立以后,少数民族地区经过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废除了原来的剥削制度,基本上消灭了剥削阶级,先后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结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政治、经济、文化事业得到了全面的较快的发展,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获得很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他们正在发展的道路上大步前进。

猜你喜欢

  • 忠孝安抚司

    元明清时期湖广土家族土司。始置于元初,治今湖北恩施县西南。至正十一年(1351),改称忠孝军民府。明洪武四年(1371)十二月,更为长官司,以田墨司为长官。不久复升安抚司。二十三年(1390)因反明被

  • 福敏

    1671—1756清朝大臣。满洲镶白旗人。富察氏。字龙翰,号湘邻。康熙进士。曾教授雍亲王子弘历读书,因受雍正、乾隆二帝倚任。雍正三年(1725),署浙江巡抚。任内,请将海塘工程中条石托外、乱石填中皆改

  • 乡荐

    契丹科举制度,有乡、府、省三试之设。凡乡中,曰“乡荐”。

  • 恒龄

    1823—1862清朝将领。达斡尔族。姓郭贝尔氏,隶呼伦贝尔旗。咸丰九年(1859)初,以佐领应征,后隶僧格林沁部充营总,参与镇压捻军。十一年,赐号达春巴图鲁。同治元年(1862),任副都统,署直隶提

  • 㑽郎族

    见“㑽郎让”(2369页)。

  • 萧奉先

    ?—1122辽末后族显臣。又名得里底。字乣邻。契丹族。为使相萧撒钵子。是天祚帝元妃萧贵哥之兄。道宗朝入仕,大康年间,补祗候郎君,继迁兴圣宫副使,兼同知中丞司事。大安年间,历宁远军节度使、长宁宫使。寿昌

  • 甲达

    参见“江达”(883页)。

  • 阔州

    ①唐代旧州名。贞观五年(631)置,治所在阔源县(今四川松藩县北黄胜关北)。后废。 ②元代旧州名。古无城邑,乌蛮所居。昔笃慕(仲牟由)之裔孙名科者据此地,因以名为部号,称“科部”,后讹为“阔”。至其3

  • 塔兰奇

    又译塔喇沁、塔里雅沁。意谓“种地人”。一说源于突厥语,一说为托忒语。主要指为准噶尔封建主种地之维吾尔族农民。多来源于俘虏,也有部分是策妄阿拉布坦和噶尔丹策零在位时,被迫从南疆徙入者。尤以叶尔羌(今莎车

  • 国姓

    封建专制时代帝王之姓氏。如明王朝为“朱”姓,清王朝为“觉罗”姓。凡君临天下者,即将其宗族之姓抬为国姓,并且以之赐人(如郑成功,曾冠姓为朱成功,俗称国姓爷)。《清朝通志·氏族略》载:“宗室觉罗……国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