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官保

官保

1696—1776

清朝大臣,满洲正黄旗人。姓乌雅氏。雍正十年(1732),由刑部笔帖式擢堂主事,历官员外郎、郎中、江宁知府等。乾隆二十年(1755),迁刑科给事中,巡视台湾。二十二年,擢镶黄旗汉军副都统,寻赴西藏办事。二十六年(1761),授刑部右侍郎,转左侍郎。次年,调满洲正黄旗副都统。二十八年,以刑部左侍郎兼管工部侍郎。三十二年(1767),复往西藏办事。查出原西藏粮务通判吴元澄挪用库银买运货物,亏空银18千余两,就地正法。授正红旗蒙古都统。三十三年,官刑部尚书。三十四年,署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乾隆帝驻跸热河时,命留京办事。后因京城麦面亏短失察,降一级留任。三十五年,调刑部尚书兼议政大臣。次年,充国史院正总裁,兼属兵部尚书。三十八年(1773),调吏部尚书。四十一年,因年逾八旬患病,以原官致仕。卒,谥文勤。

猜你喜欢

  • 愁思岭部

    靺鞨诸部之一。唐亡高丽后,被迁于营州(治所在今辽宁朝阳市)界内,乾封(666—668)中,置夷宾州(治所无考)管理其事,隶营州都督。万岁通天(696—697)中,契丹首领李尽忠据营州叛武周,次年又被移

  • 措哇

    藏语音译,意为“部落”。千户下以“族”为单位的基层组织。乾隆十七年(1752)在甘肃天祝藏族地区实行“头目”、“闾长”制,总设大头目1人,下分设“措哇”小头目若干。“措哇”下另设闾长若干,即帐篷圈(藏

  • 紫蒙川

    古地名。在今辽宁朝阳市西北,老哈河上游。秦汉之际,东胡邑于此。西晋时,鲜卑宇文部亦在此建牙帐。唐代,其地为平州北境,契丹南界,曾设紫蒙戍。开元二十二年(734),幽州节度使张守珪初平契丹,即于此大阅以

  • 和硕特银印

    古印信。已收存者有3颗。为乾隆四十年(1775)颁给的官印。形方,边宽10.6厘米,厚3.1厘米。背有小型虎纽,高6.5厘米。边镌有满汉文合璧“乾隆肆拾年九月口日”、“礼部造”、“乾字伍百肆拾伍号”、

  • 王宽

    1848—1919近代中国回族教育家,伊斯兰教学者。字浩然,经名阿布杜·拉合曼。新疆穆斯林称之为“白十”阿訇(即五阿訇)。北京人。回族。出身于宗教世家。年青时即博览伊斯兰教经典,精通阿拉伯文和《古兰经

  • 杨林

    1898—1936原名金勋,名杨州平、杨宁。朝鲜族。金氏。生于朝鲜平安北道。1919年,随父参加“三·一”反日运动。同年秋,来到吉林通化县,投奔新兴武官学校,研习军事。翌年,任吉林汪清县西大坡北路军政

  • 噶卓

    见“卓尼尔”(1381页)。

  • 大彝震

    ?—857渤海国第十一世王。宣王※大仁秀孙。唐大和四年(830)仁秀死,以嫡孙权知国务。次年,受唐封银青光禄大夫、检校秘书监、忽汗州都督、渤海国王,改年号咸和。即位后,在其祖父“中兴”的基础上,使“海

  • 瑚素通阿

    清朝大臣。满洲正白旗人。姓鄂济氏。原名瑚图灵阿。大理寺卿宜绵子。乾隆五十二年(1787)进士,由刑部员外郎改翰林院侍讲,累官左副都御史。嘉庆初,疏陈关税、盐课积弊;又请却贡献、停捐纳。居官有政绩,受嘉

  • 夏特

    拉祜语音译,意为“最富有者”。解放前云南省澜沧县糯福区一带拉祜族随着地主经济的发展分化出来的一个社会阶层。不仅占有较多的田地、牛马及其它生产资料,还经常雇长、短工和放高利贷,基本不参加农业劳动,主要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