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太平天国农民革命

太平天国农民革命

中国近代各族人民共同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鸦片战争后,由于清政府对外妥协,对内加重压迫剥削,地主阶级加紧兼并土地,各民族农民贫病交加,饥寒交迫,社会矛盾与民族矛盾日益尖锐。广西各民族革命风潮几乎“无地无之,无时无之”(《王朝经世文续编》卷94)。洪秀全(1814—1864,原名仁坤,广东花县人,汉族)、冯云山(1822—1852,广东花县人,汉族)于道光二十三年(1843)创立拜上帝会,次年到广西壮、瑶、汉地区进行秘密反清活动,结识不少壮族、瑶族领袖。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十日(1851、1、11),在广西桂平金田村举行武装起义,建立太平天国,洪秀全称天王。参加这次武装起义的除汉族农民外,还有大量壮族、瑶族矿工、烧炭工及贫苦农民参加。第一个牺牲的烈士卢六(后追封为嘏王)即是壮族。有人估计,当时参加金田起义的壮族有几千人,约占当时起义军总数的1/4至1/3(广西通志馆编《太平天国革命在广西调查资料汇编》(初稿)。咸丰元年(1851)九月,太平军攻克永安(今蒙山)。十二月,封五王,其中西王※萧朝贵、北王※韦昌辉为壮族,翼王※石达开之母也是壮族。次年四月,太平军北攻桂林,六月破全州,冯云山牺牲于蓑衣渡附近。九月,围长沙,萧朝贵死难。三年(1853)一月,占武昌,沿江东下,势如破竹。三月,占领南京,遂定都,称天京。后颁布《天朝田亩制》,对内主张“天下多男子,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姐妹之群”,废除民族压迫,对外坚持独立自主,否认不平等条约。同时派兵北伐西征,北伐军主将林凤祥、李开芳和有“飞将军”之称的曾天养、1859年率军攻克苏州因功受封的慕王谭绍光以及在太平天国后期赞助天王掌理国政的赞王蒙得恩,皆为壮族。清人撰《贼情汇纂》还提到瑶族、壮族妇女在太平军中的重要作用:“贼素有女军,皆伪王亲属,徭僮丑类,生长洞穴,赤足裹头,攀援崖谷,勇健过于男子,临阵皆持械接杖,官军或受其衄。”(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三))在此期间,广西、贵州、云南少数民族农民不断掀起新的武装起义,遥相声援。革命遍及18个省,坚持斗争达14年之久。动摇了清朝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直至同治三年(1864)七月,天京沦陷,失败。太平军余部仍继续奋战两年多。

猜你喜欢

  • 必吉

    西夏官名。西夏语宰相之汉语音译。元程文海《雪楼集》卷二十五《魏国公先世叙》:“家世河西……曾大父答加沙为其国必吉,必吉者,犹宰相也”。

  • 桑雄部落

    藏族部落名。为“羌日六部”之一。在西藏那曲县境内。“桑雄”藏语音译,意为“广阔平原”。下辖阿巴、托如、玛尔庸、苏尔巴、森巴、扎江、森巴达孜玛、甘丹、赛东9个小部落,故称“桑雄格尔雄古”即“桑雄九部”。

  • 胡如布

    一种小型的半地穴式住所。赫哲语音译,意为小型地窨子。旧时流行于今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赫哲族地区。多作为冬季住房。一般向地下挖2—3尺深长方形坑,大小依人口多少而定;顶上用一二根粗木作梁,搭上檩、椽,支起楔

  • 绥本喇嘛

    蒙古地区佛教寺庙的僧职名。专管活佛衣食住行诸事。是※商卓特巴的助手,在其支配下履行职责,下属有※尼尔巴。为活佛府邸的主要办事人员。

  • 内务府三旗枪营

    清代包衣禁卫军之一。以鸟枪马甲编设,分为陈枪营、新枪营,附属包衣骁骑营,隶总管内务府大臣。陈营兵102名,新营兵498名。缺出,由都虞司官会同该参领传集应挑之人挑补之。雍正九年枪营,附属包衣骁骑营,隶

  • 巴子国

    见“巴”(403页)。

  • 富礼善

    ?—1801清朝将领。达斡尔族。姓鄂济氏。隶黑龙江正黄旗。乾隆五十六年(1791),以花翎副总管从征廓尔喀。嘉庆(1796—1820)初,参与镇压川、陕、楚白莲教起义,加副都统衔。卒于军。

  • 徒单贞

    金大臣。本名特思,亦作特厮。忒黑辟剌人。女真族。徒单氏。世袭猛安徒单抄之孙,开府仪同三司徒单婆卢火子。娶辽王完颜宗干女、海陵王妹为妻。皇统九年(1149),助海陵王弑熙宗。海陵篡立,为左卫将军、驸马都

  • 涅剌奥隗部

    见“尼剌部”(664页)。

  • 养廉钱

    清朝政府在正俸之外按等级另行支给官吏的银钱。在新疆,初由政府发给执照,令伯克在乡间自行筹措。乾隆四十年(1775)后,改为由政府征收并发放。执掌税务、词讼、水利等伯克因属肥缺,不予支放,称“不支养廉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