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大民族主义

大民族主义

人口甚多、力量甚强的民族以民族利己主义对待和处理同相对弱小民族关系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帝国主义时代,大民族一般均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内占统治地位的民族。他们对一切相对弱小的民族实行民族压迫政策,一般表现为:在思想上以“优秀民族”自居,岐视弱小民族;在政治上压迫、强迫同化弱小民族;在经济上剥削、掠夺弱小民族。大民族主义思想实际上是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思想在民族关系上的反映,其行为往往引起民族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在中国,由于汉族人口多,力量强,在历史上长期处于统治民族的地位,所以大民族主义往往表现为大汉族主义;但在某些地区,某些人口甚多,力量甚强的民族在该地区内表现出大民族主义。无产阶级主张民族平等,反对任何形式的大民族主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民族平等,但由于历史遗留下来的大民族主义思想的影响,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还将存在大民族主义思想的残余,在一个国家内或一个地区内还要反映到民族关系上。但在民族平等总原则的制约下,其思想与行为均受到批判和制止。社会主义国家的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是一种人民内部矛盾,应以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原则和方式处理,实行教育和疏导的方针,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用“团结一批评自我批评一团结”的方式处理。

猜你喜欢

  • 塔鲁木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达喜穆鲁卫。永乐四年(1406)二月,女真首领打叶等70人来朝,明廷以其居地置卫。辖有今辽宁开原县东小清河(叶赫河)至达奇木鲁山地区。打叶孙奇里哈尼任指挥佥事时,因入

  • 类利

    ?—18高句骊国第二世王。一作儒留、孺留、如栗、闾达。※朱蒙子。生于朱蒙离夫余后。朱蒙建国第19年(前19年)四月,与母礼乐逃离夫余至朱蒙处,被立为太子。是年九月,父死,继王位。在位时,以夫余强大,仍

  • 敖包树

    萨满教神祗之一。敖包,蒙古语,意为木、石、土堆,认为是神灵所在和享祭之地。鄂温克族也有祭敖包的习俗,今内蒙古阿荣旗的鄂温克人旧时供祭的是一棵大树。凡被认为有神的树,挂上红布条,即成敖包树。每逢干旱年,

  • 拓跋猗㐌

    ?—305鲜卑拓跋部首领。※拓跋沙漠汗长子。史称其“英杰魁岸,马不能胜”,只能乘大牛车。晋惠帝元康四年(294),叔拓跋禄官即位,分国为三,奉命统领中部,居代郡参合陂(今内蒙古凉城东北)之北。七年(2

  • 顾馥春

    即“岩大五”(1408页)。

  • 菟害真

    见“吐贺真”(767页)。

  • 段奈台吉

    明代蒙古右翼土默特部领主。又称波儿哈都台吉。孛儿只斤氏。※俺答汗孙,※辛爱黄台吉第六子。驻牧于张家口以北马肺山一带,距明塞200余里。隆庆五年(1571),明蒙通和,受明封为指挥佥事。在山西新平市口与

  • 斡耳朵

    见“斡鲁朵”(2426页)。

  • 科洛克托衣

    哈萨克族习俗。意为“满月礼”。孩子出生40天后,便要举行庆祝仪式。孩子父母要宰羊烹肉,请亲戚朋友、邻居参加。来宾则须给婴儿赠送衣服、鞋、袜、钮扣、串珠、鹰毛或糖等礼物,并由长者给婴儿起名字。相聚一起,

  • 老小营

    即“奥鲁”(225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