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回鹘式蒙古文

回鹘式蒙古文

用回鹘字母拼写早期蒙古语形成的文字。回鹘字母来源于粟特字母。成吉思汗于1206年统一蒙古诸部后,率先在蒙古贵族中传授回鹘字母用以拼写蒙古语的是回鹘人塔塔统阿。蒙古帝国建立后,开始用回鹘式蒙古文记录法令、户籍、缮写公文等。回鹘式蒙古文在1269年以后,曾受到一定限制,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后,命国师八思巴制“蒙古新字”(即八思巴字),并三令五申,限制使用回鹘式蒙古文,元代后期,回鹘式蒙古文才又逐渐通行。蒙古族最初使用回鹘字母拼写蒙古语时,使用了多少个字母,至今未见明确记载。后人对元代对回鹘式蒙古文文献进行研究,分析其字母总数为19个,分表示元音和表示辅音两大类。书写时元音字母和辅音字母结合得很紧,笔画连在一起,一气呵成。其拼写法基本上沿用回鹘文的规则,不但字母与读音大体一致,就连字母在不同位置上的变体、行款格式等基本一致。但早期拼写法不大严密,有一个词分成两段书写的情况。书写是由上往下竖写,从左往右移行。字母处在词首、词中、词末不同位置时,笔画略有变化,以适应连写的需要。回鹘式蒙古文从13世纪到17世纪初是第一阶段,这时字母的笔画结构及拼写规则与回鹘文相似。到17世纪以后,进入第二阶段,发展成为两个支派。一支是现在通行于我国蒙古族大部分地区的蒙古文,另一支是仅在新疆蒙古族中使用的托忒文,这两种蒙文,无论在字母表或在拼写法上都同回鹘式蒙文有明显的区别。用回鹘式蒙古文写成的文献,以原件形式保存下来的不过数十种,有写本、刻本、碑铭、印文、符牌等几大类,这些文化遗产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它在研究蒙古族的历史、文字、语言文字等方面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资料。早在19世纪20年代,国外学者就开始研究回鹘式蒙文文献,法国、俄国、匈牙利、波兰、美国、蒙古国学者曾发表过一些论著。建国后,我国学者在搜集、研究回鹘式蒙文文献方面取得了不少新成果,出版了文献汇编,发表了一些有较高学术水平的著作和论文。

猜你喜欢

  • 本仲雷巴

    见“本仲”(488页)。

  • 马履安

    1843—1932清末民初书画家。字正泰。四川成都人。回族。幼习经、汉典籍。成年后,倡导教育,主张男女都要读书,曾在皇城清真寺创办清真女子小学。善书画,书出苏东坡体,但不拘一格,揉合赵柳、刚柔兼备;画

  • 那盖

    ?—506南北朝时期柔然可汗。郁久闾氏。※吐贺真次子,※豆仑叔。豆仑可汗当政,残暴好杀,部众纷纷叛离。柔然太平八年(北魏太和十六年,492),与豆仑分道进击离异自立为王的高车副伏罗部酋长阿伏至罗,本军

  • 咩兀十族

    党项部族名。地在宥州(今陕西靖边县东)境。首领遇乜布。本党项拓跋部首领李继迁属部,因不堪虐待,谋投附宋朝。宋雍熙四年(987),李继迁令其部出兵会于无定河约攻宋朝银州,遇乜布以暗箭射李继迁。宋太宗闻知

  • 豆卢永恩

    505或515—562西魏、北周将领。昌黎徒何(即徒河,今辽宁锦州)人。其先世为鲜卑慕容氏,后归北魏,赐姓豆卢,柔玄镇将豆卢苌(一作长)之子,楚国公※豆卢宁弟。少有识度。初随兄事侯莫陈悦,后附宇文泰,

  • 孙鹏

    约1688—约1759清代回族诗人。字图南,号南村。云南昆明人。明代回族诗人孙继鲁六世孙。康熙四十七年(1708)举人,官山东泗水县知县,有治声。自负不群,以诗古文辞见重於世。著《少华集》2卷,《锦川

  • 松夏

    ?—1674清朝武官。蒙古镶黄旗人。柯勒德氏。世居利尔沁地方。初任前锋校。康熙十三年(1674),随军征四川,从前锋统领穆占败敌兵17000,夺朝天关,进至保宁府,破敌总兵郑歪嘴、吴应龙等。由蟠龙山进

  • 兔力帖木儿

    ?—1425明哈密忠义王。蒙古贵族。忠顺王※脱脱从弟。永乐八年(1410),脱脱卒后,于次年受明封忠义王,赐印诰、玉带,受命世守哈密。十年,遣陪臣阿都儿火者贡马“谢恩”,请于哈密置僧纲司,以僧速都剌失

  • 乃牙

    见“纳牙阿”(1267页)。

  • 五寨长官司

    元明时期湖广土家族土司。元置。治今湖南凤凰县。明洪武七年(1374)因之。属保靖州军民宣慰司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