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回族宴席曲

回族宴席曲

回族说唱艺术。俗称“家曲”。回族举行婚礼时,邀请民间歌手演唱的曲调。流行于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和青海、宁夏、新疆等回族聚居地区。分散曲、叙事曲、五更曲、说唱曲(也称“打调”)和酒曲等五种。其传统演唱形式有独唱、齐唱和对唱等。据考证,系由元初的一种民族民间散曲演变而来。青海民和县和化隆回族自治县歌手还进行化妆。一般还伴有原始舞蹈动作和溶入拳术,故多用拳术名之,如“鹞子翻身”、“黑鹰展翅”、“雁落平沙”等。基本上是2人或4人对歌对舞,众人伴唱。每首曲调,一般都有固定的动作,其舞姿刚健挺拔、潇洒奔放。其曲调婉转柔和、优美轻快、节奏性强。很适宜于舞蹈。一般一词一调,也有一词多调者。内容多演说历史故事和传说,也有将回族习俗及道德观念编成曲词者。除有的表达传统爱情故事外,一般不直接表达爱情。词讲究文雅。均由男子演唱,妇女不能参加。代表作有:《方四娘》、《送兵》、《虎狼马》、《莫奈何》、《黄菊花》、《高大人领兵上口外》、《白娘子》、《孟姜女》、《昭君娘娘过北番》等。

猜你喜欢

  • 后晋少帝

    见“石重贵”(452页)。

  • 曷烈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瓦里(由※籍没奴隶组成)名。辽12宫下皆有瓦里之设。曷烈为辽道宗太和宫下之一瓦里。

  • 投壶

    高句骊族民间流行的一种游戏。据《礼记·投壶》载,此本为中原古人宴会时的礼制,也是士大夫的一种游戏,源自春秋时代,后高句骊族社会中盛行。其法是以特制的盛酒的壶口为目标,在席者离壶5—9尺外,依次以矢投掷

  • 萧乙薛

    ?—1124辽末将领。字特免,契丹族。国舅少父房之后。道宗朝入仕,寿昌(1095—1101)年间,累任显要。至天祚帝时,天庆初年,为知国舅详稳事,迁殿前副点检。时辽王朝局势动荡,危在旦夕,东北女真勃兴

  • 苏布敦庙

    内蒙古巴林右旗寺庙。清乾隆年间(1736—1795)建于大板镇北60里沙尔台河南阳日宝力格。初建于林西县城东8里处,规模比较大,由于巴林土地被放恳,始移建于沙布尔台河南,庙内有殿堂和僧舍。为原巴林右旗

  • 恩和巴图

    1882—1944蒙古族早期革命活动家。姓杭锦。字子荣。内蒙古太仆寺左翼牧群正白旗人。旗总管斯仁栋日布三弟。18岁在北京雍和宫当喇嘛。29岁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多次为孙中山与李大钊之间做通讯联络工

  • 出密万户

    见“曲弥万户”(787页)。

  • 龙建能

    元代云南阿僰万户府总管。哈尼族。※龙海基九世孙。13世纪中叶,元朝于安南(马关)老寨立阿僰万户府,任总管,辖礼社江以东至滇东南黔桂边境。

  • 恩拜

    僜语音译。西藏东南部察隅地区僜人长屋内的各小房间。内设火塘,为家族公社时期各小家庭的生活用房。 见“恩冬”(1868页)。

  • 主儿扯歹

    见“术赤台”(49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