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吐米巴

吐米巴

藏语音译。又译作通巴。西藏贵族家族之一。亦称章宇巴,为该家族在拉萨宅第名。在聂姆(藏布江北部支流)谷下游喀若有庄园。系7世纪松赞干布大臣吐(通)米桑布扎后裔,为古老家族之一。在颇罗鼐时期家族地位显贵。家族成员通色米特色布腾,康熙六十年(1721)任第巴,雍正元年(1723),获大贵族具有的夏仲头衔,后升任噶伦通巴。其子悉希旺都于乾隆三十三年(1768)袭噶伦职。孙若丹旺波获通赛札萨克衔。另有成员曲本通赛嘉庆二十年(1815)任孜本,后亦升任噶伦。成员丹增才旺,因处理乍丫事件擅自返回,被撤职,该家族地位自是下降。后家族内部不和,析产,庄园亦告分裂,势力遂微。

猜你喜欢

  • 专难

    见“长昂”(364页)。

  • 大安

    ①辽道宗孝文皇帝耶律洪基年号。1085—1094,凡10年。 ②金卫绍王完颜永济年号。1209—1211,凡3年。 ③西夏惠宗李秉常年号。1074—1084年,凡11年。

  • 永丹

    吐蕃赞普。汉籍作乞离胡。※达磨赞普次子。一说为达磨赞普长妃那囊氏潘萨潘杰收养乞丐之子,又谓系达磨妃綝氏兄尚延力之子,非达磨嫡子。唐会昌二年(842),达磨被刺杀后,因长妃势大,被强立为赞普,引起部分大

  • 格曼

    僜语音译。※僜人格曼支系的自称。内部讲格曼话。约占僜人总人口的60%。聚居在西藏东南部察隅河及格多河流域。主要由明末清初从东部布绒山区(缅甸北部)迁来的一支古老居民和从西部迁来的部分“义都”人融合发展

  • 伊希丹毕札拉参

    即“伊希丹毕坚赞”(812页)。

  • 耶律普速完

    ?—1177西辽承天太后,1163—1177年执政。契丹族。西辽创建者※耶律大石女,仁宗※耶律夷列妹。绍兴十三年(1163),仁宗卒后奉遗诏权王国事,号承天太后,下年,改元“崇福”。七年(1170),

  • 边行纪闻

    书名。亦名《炎徼纪闻》(以白居易诗用《炎徼》泛指西南地区,故名)。明田汝成(约1503—?,字叔禾,钱塘即今浙江杭州市人)撰。书分4卷。凡14篇,成于嘉靖三十七年(1558)。作者历官贵州、广西10余

  • 羌奴

    即“羌娜”(1140页)。

  • 哈亚

    拉祜语音译,意为“困难的人”。解放前云南省澜沧县糯福区一带随着地主经济的发展分化出来的一个社会阶层。一般没有水田,仅种少量旱地,缺耕畜,农具也不齐备。每年收成,一般只能维持半年左右口粮,经常得给富裕阶

  • 麻达

    高山语音译。清代台湾高山族村社听差。亦称“猫踏”、“咬叮”等。各村社均有设置,均由未婚少年充任,听候通事、土目差遣。主要负责传递“番社”与官府之间或“番社”之闾来往公文,“凡传递文书,两手系铃摇之,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