叆阳
地名。明辽东著名边堡。位于风城北128里,南距抚顺城350里。明成化四年(1468)设,为控御女真入境的战略要地。万历初,辟为马市。有城1座,周3里许,西、南各1门,西1廓城,周1里许。明设守备官镇守。后金初起兵时,自此堡至赛儿疙疸迤东横江一带,为明金激争之地。天命六年(1621),清太祖努尔哈赤以得辽沈,“宽、叆、镇江可无更举”为策,一举占领包括该堡在内的辽沈以东广大地区。清军入关后,为八旗驻防点之一。设骁骑校1名,领催5名,骁骑45名。
地名。明辽东著名边堡。位于风城北128里,南距抚顺城350里。明成化四年(1468)设,为控御女真入境的战略要地。万历初,辟为马市。有城1座,周3里许,西、南各1门,西1廓城,周1里许。明设守备官镇守。后金初起兵时,自此堡至赛儿疙疸迤东横江一带,为明金激争之地。天命六年(1621),清太祖努尔哈赤以得辽沈,“宽、叆、镇江可无更举”为策,一举占领包括该堡在内的辽沈以东广大地区。清军入关后,为八旗驻防点之一。设骁骑校1名,领催5名,骁骑45名。
元明傣族土司名。据《元史·文宗本纪》,元至顺二年(1331),与孟并、孟广两军民长官司同时置。《明史·地理志》卷46:“孟密宣抚司,北有孟乃、猛哈,东北有孟广等部”。据此,其地应在孟密(治今缅甸掸邦西
?—85匈奴王。名佚。东汉明帝(公元57—75年在位)至章帝(公元75—88年在位)年间,率部驻牧于涿邪山(今蒙古国阿尔泰山脉东南部一带)地区。隶属北匈奴,屡与汉、南匈奴攻战。永平十六年(公元73),
见“特楞古特”(1874页)。
契丹军名。契丹在与宋战中,所获归降者分置二部,一为四捷军,一为归圣军。《辽史·百官志》载有四捷军都指挥使司,属南面军官职。
见“清佳努”(2109页)。
元朝大臣。蒙古人。一说为八邻氏。卜邻吉带子,中书右丞相※铁木迭儿伯父。通畏兀体蒙文。初任怯薛官。世祖中统二年(1261),出任中书左丞相,三年,兼中书省都断事官。沁水渠成,谏言定制,以防豪权侵夺。
见“长昂”(364页)。
?—1717清朝武官。蒙古正黄旗人。郭尔罗特氏。博罗兑次子。康熙十三年(1674),以恩监生从征耿精忠至江西。随定南将军希尔根攻取广信府,败敌将郭兴等于贵溪县城北。又败敌都统易天锡之众7千余。攻克抚州
见“慕容盛”(2439)页。
即“八白室”(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