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夫余
朝鲜半岛古百济国的别称。百济始祖温祚王自卒本夫余(一作夫余或高句骊国)南迁至今朝鲜半岛汉江以南的西部地区立国,并以扶余为姓,也称其国为南夫余。朝鲜忠清南道曾有地名曰扶余。《黑龙江志稿》也称今松花江与嫩江合流处以南之夫余为南夫余。
朝鲜半岛古百济国的别称。百济始祖温祚王自卒本夫余(一作夫余或高句骊国)南迁至今朝鲜半岛汉江以南的西部地区立国,并以扶余为姓,也称其国为南夫余。朝鲜忠清南道曾有地名曰扶余。《黑龙江志稿》也称今松花江与嫩江合流处以南之夫余为南夫余。
内蒙古土默特右旗境内黄河官渡口之一。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康熙帝谕令管旗都统勘地辟置,时称官渡。备有官船两只,供往来过渡之用,另由土默特旗派渡防御1员、骁骑校1员、骑兵15名,负责递送公文,巡缉
藏语音译,意“扈从”、“随员”。其中大贵族属下者,系经原西藏地方政府封授世袭,占有一定数量的土地和农奴,靠剥削为生,民主改革时被划为农奴主或农奴主代理人,属于剥削阶级。后逐渐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1110辽末皇子。名又作叱地好。字阿辇。汉名洪道。契丹族。为辽兴宗※耶律宗真次子,辽道宗※耶律弘基弟,北辽天锡皇帝※耶律淳父。史载其有武略,善计谋。兴宗重熙十七年(1048),封越王。道宗清宁元年
藏语音译。①藏族对出家女子的称呼。②旧时门巴族本教女巫之一。民主改革前流行于部分门巴族地区。多由久病痊愈者拜学成。传说为女神的化身。主持请神治病。作法时,常头戴圆形银饰,颈挂串珠,肩披红布。端坐在供素
938—977字世隆,五代宋初边将。党项族。折德扆子。后周时为永安军节度使右职。宋乾德二年(964)父卒,以衙内都指挥使、汾州团练使权知府州事。三年,加府州防御使。开宝二年(969),太祖征太原,诣行
即“章嘉若必多吉”(2095页)。
解放前新疆奇台县乌孜别克族学校名。乌孜别克语又称“古丽鲜玛力甫”。创建于20世纪20年代初。主要教授语文、地理、历史等课程。除以乌孜别克语授课外,还讲授汉语。为当地少数民族接受新思想、新文化和促进各族
亦称“瑷珲将军”。全称为“镇守黑龙江等处将军”。清代黑龙江地区军事和行政的最高长官。武职从一品。康熙二十二年(1683),清政府将原属宁古塔将军统辖的部分地域划出,设为黑龙江将军辖区,擢宁古塔副都统萨
春秋时榜世越人船夫唱的一首歌。楚国令尹鄂君哲在泛舟时听到越人船夫拥楫而歌,韵律优美,情感动人,因楚越语言不通,把歌词用汉语记音的方法记录下来,并请人翻译为汉语。后世广为流传。是研究越族语言的珍贵资料。
见“萧乐音奴”(2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