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北齐

北齐

国名,北朝之一。为东魏丞相高欢子高洋所创建。其先系鲜卑化汉人,或谓高丽人、鲜卑人。东魏武定八年(550)五月,齐王洋废东魏孝静帝自立,国号齐,改元天保,建都邺(今河北临漳西南),史称北齐。据有今洛阳以东晋、冀、鲁、豫及内蒙古一部分。建国初期,文宣帝洋继续推行均田制和汉化政策,境内农业、盐铁业及瓷器业等都有一定发展。并任用汉族士人杨愔等改定律令,使魏晋以来刑律从繁返约,便于执行。又屡次出击突厥、柔然、南伐萧梁,与西魏、北周相对峙。中经孝昭帝高演,至武成帝高湛时,残虐淫乱,赋税繁重,朝内鲜卑守旧勋贵排斥汉族士人,社会矛盾激化,国势日衰。后主高纬时政治更是腐败不堪,卖官鬻爵,民不聊生。承光元年(577),为北周武帝所灭。自文宣帝天保元年(550),终幼主高恒承光元年(577),历6帝,共28年。若至范阳王高绍义武平四年(580)止,则历7帝,共31年。其帝系如下:

猜你喜欢

  • 海站

    元代驿站的一种。或称海中水站。时驿站分陆站和水站,海站为水站之一种。至元二十六年(1289),采纳沿海镇守官蔡泽谏,以泉州至杭州陆路甚远,外国进贡方物劳民负荷,驿马多死,特从泉州至杭州设海站15所,每

  • 伊勒都齐

    ?—1677清朝将领。世居察哈尔。蒙古族。姓莽努特。天聪年间(1627—1636),率众投附后金,隶蒙古正黄旗,授护军参领。天聪八年(1634),随皇太极征明,由宣府入边,率所部攻克12堡。崇德五年(

  • 东沃沮

    古沃沮族的一支(一说即沃沮)。因其分布于盖马大山(今长白山及狼林山脉,一说仅指狼林山脉)以东而得名。又因其在北沃沮(一说在长白山)南,故又称南沃沮。分布地区南至今朝鲜元山市以北与貊接,

  • 克列克里克

    参见“色里克”(844页)。

  • 大横帐常衮司

    见“大横帐”(90页)。

  • 县主

    清代宗室郡王嫡女的封号。格格封号中第二等。多罗郡王和多罗贝勒之女,不分嫡生庶出,咸系“多罗格格”美称。初制,郡王之格格应封时,均以封为县主。康熙四十五年(1706)廷议,其侧福晋所生之女同与嫡出者一例

  • 博霁

    ?—1708清朝将领。满洲镶白旗人。巴雅拉氏,康熙二十二年(1683),由护卫、銮仪使擢都统。二十四年,授江宁将军,因较得民心,深受康熙帝赞赏。三十一年(1692),调西安将军。任内,勤于练兵习武,因

  • 客卜帖兀勒

    蒙古语音译,意为“宿卫”。为蒙古“怯薛”(禁卫军、护卫军)的组成部分,履行夜间警卫大汗斡耳朵(帐殿)之责。宋嘉泰四年(1204)成吉思汗征乃蛮部之前始建,以80人充任。开禧二年(1206),蒙古国建立

  • 拉失德史

    书名。亦译《中亚蒙兀儿史》、《蒙兀儿斯坦史》、《明代察合台汗国史》。关于※东察合台汗国和※叶尔羌汗国初期的历史著作。明代新疆蒙古族历史学家※马黑麻·海答儿·朵豁剌惕(1499—1551)撰。1541—

  • 伊沙噶

    见“伊希卡噶”(80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