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大汗
见“拓跋那” (1356页)。
见“拓跋那” (1356页)。
清官署名。为专门修纂理藩院则例的部门。乾隆以前未专门设馆,嘉庆十六年(1811)四月,奏请开馆。由院司员、笔帖式内拣补纂修官4员,校对官8员,翻译官、誊录官各10员,由书吏,贴写书吏内拣选供事20名,
见“仡佬族”(572页)。
见“仁裕”(315页)。
鄂伦春族旧时住屋的一种。鄂伦春语音译。俗称“土窑子”。流行于今小兴安岭地区。毕拉尔路鄂伦春人解放前冬季多住这种房。其构造是:在地上挖一长方形、一人多深的坑,上以圆木搭盖,铺以蒿草,培土踩实。坑内有冷铺
唐代施浪诏王室。乌蛮。※施望欠之弟。居牟苴和城。及本诏为南诏王皮逻阁(蒙归义,728—748年在位)所破,王城被夺占后,北走吐蕃,被立为诏王,置于剑川(今云南剑川县南),拥众数万。卒,孙傍罗颠嗣。参见
十六国时期鲜卑越质部首领。以部为氏,故称。又称越质屈机。※越质叱黎之子。初随父居平襄(治今甘肃通渭县西南)。东晋武帝太元十三年(388),本部为西秦乞伏国仁所破,被俘,获宥,封陇西太守。十五年,据平襄
明代蒙古官名。蒙古语音译。协助领主管理部落内外事务。王士琦※《三云筹俎考》称:“宰牙气,是主外国大事及本部落夷甲之事好人”。“好人”,蒙古语音译为“赛音库蒙”(赛音洪),意为大官、贵人、上等人,亦作“
东汉武陵地区少数民族起义首领。武陵郡(今湖南西部,四川、湖北、贵州部分地区)蛮人。桓帝元嘉元年(151),率领武陵辰阳(今湖南辰溪、麻阳一带)、零陵都梁(今湖南武冈)等地各族人民起兵,反对官府苛敛。聚
?—80东汉武陵地区少数民族起义首领。溇中(今湖南慈利、石门一带)人。章帝建初三年(公元78年),武陵溇中蛮在其率领下,攻零阳(今湖南慈利、大庸一带)、作唐(今湖南安乡)、孱陵(今湖北公安)等县。翌年
1928年,张学良委任东北长官公署秘书郭道甫以东北政务委员会蒙旗处名义创办,并任校长。教员多由蒙旗处职员兼任。校址设在沈阳市大南关下头艾家胡同,经费由辽宁省政府拨付。该校以造就蒙旗教育人才,促进蒙古文